原標題:紫光展銳高層變動:任奇偉接棒楚慶 擔任代理CEO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紫光集團引入新投資者基本塵埃落定,旗下紫光展銳也迎來管理層變更。

2月28日,紫光展銳對外公佈了新CEO的任命:“爲加強公司治理,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經紫光展銳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委派任奇偉代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楚慶不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

就在不久前,紫光展銳的董事長已經換人。2月11日,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趙偉國變更爲吳勝武。同時紫光展銳的董事長也發生變化,趙偉國退出,由董事吳勝武接任董事長。

在這一個月內,紫光展銳接連發生重要人事變化。根據紫光展銳官網的公告,任奇偉將配合吳勝武共同領導紫光展銳,繼續在5G芯片等關鍵領域發力以取得突破性成長。此次管理層變動爲公司內部正常人事調整,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據介紹,任奇偉是著名的半導體技術專家,他曾在荷蘭飛利浦半導體期間參與了世界領先的智能卡芯片開發,之後在奇夢達時領導團隊設計開發了2007年當時世界上單片容量最大的存儲器——基於70納米工藝的2Gb DDR2產品。2020年,他領導的西安紫光國芯開發的超高帶寬、超低功耗異質集成嵌入式DRAM技術的取得成功,同時實現了全球首款基於此技術的數據分析芯片產品的大規模量產銷售。

從履歷上看,任奇偉在半導體領域有近20年的企業管理和運營經驗。他推動收購了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並改制重建爲西安華芯(紫光收購後更名爲西安紫光國芯公司),一直擔任總裁。他在西安紫光國芯公司建立起了一支約300餘人的SoC研發團隊,爲半導體公司提供設計服務已有十餘年,涉及客戶產品涵蓋通信芯片、網絡芯片、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領域,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有基於5nm芯片產品的設計服務,也有基於成熟工藝的“交鑰匙”設計和量產工程服務。

作爲國內核心的手機芯片設計公司,紫光展銳一直被寄予厚望。2018年底,楚慶加盟並擔任CEO,並啓動了諸多變革。根據公開信息,楚慶在通信、半導體和投資領域從業24年,是移動通信和微電子多個重要領域的產業和技術開創者。歷任華爲無線預研部總經理、大唐移動副總經理、海思無線產品線總監,華爲創新孵化中心主任、華爲公司戰略與技術副總裁兼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兼任張江實驗室微電子研究院院長。

在過去兩年的變革中,紫光展銳在業務上有不小的突破,提前實現5G套片的量產,並且發佈了全球第一套6nm芯片。根據Counterpoint第四季度最新報告顯示,Q4展銳在全球智能手機AP市場佔有率達11%,此前在2018年、2019年佔比較小,被計入“others”, 2020年開始被單獨統計,市佔爲4%,2021年第二季度增長翻番,達8.4%,第三季度提升至10%,首次突破兩位數,第四季度穩步上升。

從全年業績看,根據此前展銳公佈的數據,2021年銷售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 78%。消費電子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其中智能機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8%。其芯片已經進入三星、榮耀、realme、摩托羅拉、中興、傳音等品牌的供應鏈中,目前智能機已經成爲其營收主力。

回顧來看,紫光集團多年來斥巨資投資收購了諸多企業,買下銳迪科就是一筆重要收購,隨後展訊和銳迪科整合成展銳,發展手機芯片。另一方面,芯片企業的經營也面臨挑戰,目前展銳等產業仍需要“輸血”和資金支持,但是集團爆發了債務問題。2021年12月10日,北京智路資產管理、北京建廣資產管理等聯合體成爲紫光集團的戰略投資者,拉開整合大幕。在2022年1月17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案重整計劃。

隨着紫光集團新掌舵者的進入,旗下產業也面臨着調整。去年紫光集團破產重組方案的爭議影響了公司產業的進展,因爲集團重整事宜,紫光展銳的上市進程也一直延後,同時造成了公司芯片人才的流失。

當前,紫光展銳的產品包括移動通信中央處理器,基帶芯片,AI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射頻芯片等各類通信、計算及控制芯片。芯謀研究公佈的2020年中國大陸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中,紫光展銳排名第四,僅次於華爲海思、韋爾股份和比特大陸。其中,只有華爲海思和紫光展銳兩家企業能夠設計智能手機SoC芯片,面對新機遇,接下來展銳的管理和業務如何調整、上市進程如何,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