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仁和藥業轉型迷途:子公司因環境違法再喫罰單,大舉併購後遺症顯現?

本報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近日,仁和藥業(000650.SZ)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應關於子公司江西銅鼓仁和製藥因環境違法行爲受到行政處罰的事項時表示,“公司第一時間對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理,同時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整改,現已整改到位。目前暫未對社會和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據此前公佈的銅環罰字〔2021〕08號的行政處罰決定,仁和藥業全資控股子公司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因涉嫌通過篡改、僞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被行政處罰罰款13萬元。

多年前,一句廣告語“洗洗更健康”,讓仁和藥業幾乎家喻戶曉,仁和藥業從2004年開始規模型投放廣告,簽下多位明星代言,“仁和可立克”、“優卡丹”、“婦炎潔”等成爲明星產品。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梳理和採訪發現,近兩年仁和藥業子公司江西製藥、銅鼓仁和等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環保問題而喫“罰單”,歷經大舉併購和轉型之後,仁和藥業的內部管控體系是否存在漏洞?《華夏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仁和藥業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並非首次因環保問題被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仁和藥業主要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主營產品包括仁和可立克和優卡丹系列等。銅鼓仁和的生產範圍主要包括顆粒劑、硬膠囊劑、糖漿劑和合劑等。

據銅環罰字﹝2021﹞08號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顯示,2021年9月6日,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在生產期間,在廢水處理設施末端鋼製沉澱池處安裝有一根白色自來水管,在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時,該自來水管正在向鋼製沉澱池注入自來水,對鋼製沉澱池內超標廢水進行稀釋後,通過裝有在線監測設備的排放口排放,涉嫌通過篡改、僞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銅鼓仁和製藥對上述行爲向宜春市銅鼓生態環境局提出了六點申辯,主要包括髮現問題後公司積極整改、違規操作系員工不熟悉業務導致、排水量不多未造成嚴重環境後果、公司爲地區骨幹企業、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公司面臨較多困難等。

宜春市銅鼓生態環境局採納銅鼓仁和從輕處罰的陳述申辯請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責令銅鼓仁和立即改正違法行爲,並處罰款人民幣13萬元。該處罰信息於2021年11月4日被相關監管機構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是仁和藥業子公司首次出現因環保被罰的問題。2021年半年報顯示,由仁和藥業持股54.91%的江西製藥,因排放的廢水中總氮超標,被相關監管部門罰款20.1萬元,現該指標已完全達到排放標準。

子孫公司屢被處罰暴露隱憂

隨着製藥企業暴利時代逐漸走向衰落,仁和藥業是較早開始嘗試收購和轉型的那一批。據wind數據顯示:自2009年開始,仁和藥業相繼收購了江西製藥、樟樹製藥、藥都藥業、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藥業、禹欣藥業等10多家公司,合計耗資約爲20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仁和藥業在2020年之前的五年間營收實現逐年增長,收入水平均保持着4%——40%的增長,2020年則出現下滑,收入減少10.37%。

仁和藥業在2021年做出推動傳統OTC板塊與創新大健康板塊雙輪驅動的重要舉措,當年7月,仁和藥業一舉收購了7家大健康類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化妝品、洗滌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等大健康產品。對此仁和藥業公告稱,此次收購有利於豐富公司產品資源,擴大產品品類品規,從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但是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儘管仁和藥業嘗試併購轉型多年,但收效不盡如人意,目前最大的教訓就是轉型醫藥電商領域失利。2015年以來,仁和藥業先後收購叮噹快藥、仁和藥房網股權,但最終都以折價出售告吹。

不僅如此,近年來子孫公司接連出現違規事件被處罰,也再次讓仁和藥業併購轉型陷入尷尬境地。

2019年年2月2日,根據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的2019年第1期藥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江西銅鼓仁和生產的3批次健兒清解液在“鑑別”一項不符合規定。

據(宜市)市監(藥)罰〔2019〕1號文件,銅鼓仁和因“生產的健兒清解液〔鑑別〕項(1)化學反應不呈正反應不符合規定”,被宜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38.17萬元並處二倍罰款,罰沒合計114.52萬元。

據贛藥監罰〔2019〕31號文件,江西製藥因“生產的克拉黴素分散片分散均勻性不符合規定”,被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12.81萬元並處三倍罰款,罰沒合計51.25萬元。

2021年10月15日,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佈藥品生產行政處罰信息,仁和藥業(000650)全資子公司吉安三力存在生產銷售劣藥的違法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其沒收不合格藥品及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仁和藥業的另一個主營業務大健康板塊也面臨隱憂。對於業績驅動因素,仁和藥業年2021年半年報稱OEM貼牌產品和自有產品基本各佔收入的一半。對於祛斑霜、男性保健品、減肥藥、輪椅等五花八門的貼牌產品,OEM在爲仁和藥業挖掘品牌價值增加營收的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圍繞仁和藥業貼牌業務質量管控不利、誇大宣傳等質疑聲一直不斷。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併購和貼牌之後,累積下來的問題成爲仁和藥業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