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內首次凍肉收儲啓動,短期豬價將小幅反彈

年內首次凍豬肉收儲如期而至。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立即啓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當日晚,華儲網發佈通知稱本週將組織4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分別於2022年3月3日和3月4日進行。

虎年春節後,全國生豬進入消費淡季,需求不振導致豬價陰跌不止。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2月11日~3月1日,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持續跌破全行業盈虧平衡點13元/公斤,規模養殖的上市豬企備受成本壓力。

伴隨首次凍肉收儲啓動,豬價短期內將迎來支撐。3月1日,上證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收漲,豬肉板塊震盪走高大漲3.36%,漲幅居前。

豬糧比連續跌破5

3月1日,全國生豬(外三元)報12.68元/公斤,較前一日下滑0.08元/公斤,同比上年同期下跌55.73%,環比下滑11.08%。

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價格自去年10月起經歷了約4個月的反彈,其間最高漲至18.64元/公斤,此後豬價再度震盪走低並於春節後跌破13元/公斤。

由於飼料價格波動等因素,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持續波動,豬糧比更能反映全行業是否處於虧損。2月21日~25日當週,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爲4.98∶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本輪豬週期下行階段2021年1月至今,豬糧比低於5.5的第十週。

“一般來說,我們將豬糧比劃分爲低於6、低於5.5、低於5作爲參考指標。豬糧比5.5~6代表盈虧平衡、低於5.5代表虧損。由於消費需求較弱,近20天左右全行業處於集體虧損狀態。”一位養殖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前,整體生豬供給仍處於過剩階段,隨着節後進入傳統消費淡季,若無凍肉收儲,我們原本預計一季度剩餘時間內豬價保持陰跌態勢。啓動收儲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對豬價短期走勢形成支撐。”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豬價陰跌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產能去化進展不及預期。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1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約爲4290萬頭,月環比下降0.9%。1月能繁母豬存欄相較於2021年6月高點下降6%。

“整體來看,能繁母豬存欄在去年6月出現拐點,但去化速度仍低於市場預期。去年10月起,豬價明顯反彈,養殖戶補欄意願增強,難以形成有效淘汰,產能去化進程階段性放緩。”該分析師說。

有實控人質押股票,也有豬企剝離飼料業務

上市豬企公佈的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大部分豬企出現不同程度虧損,極少數企業維持正增長,如何打贏“成本戰”平穩度過週期下行是上市豬企年內面臨的主要挑戰。

可以看到的是,經歷前年業績虧損後,頭部豬企正以不同措施應對下行週期的資金壓力。2月28日晚間,牧原股份實控人秦英林再次通過股權質押爲上市公司緩解資金鍊緊張的局面。根據公告,秦英林新增兩筆用途爲融資的股權質押,質押起始日分別爲2022年2月25日、28日,合計質押股份數量爲7750萬股,質押價格約57元/股,佔公司總股本1.47%。截至最新公告日,秦英林累計質押股份數量2.49億股,佔總股本比重4.74%。截至3月1日,牧原股份股價報60.61元/股,年漲幅13.59%,總市值3190億元。

2020年以來,伴隨着生豬產能擴張的投資和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牧原股份的現金流承壓不小。

2月28日晚間,牧原股份還披露了對證監會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公告。據最新修訂的預案披露,牧原股份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低於50億元且不超過60億元(含本數),募資金額較此前有所下調。

從回覆說明的內容來看,牧原股份表示,由於“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的經營模式, 2020年、2021年1~9月,牧原股份的經營活動與投資活動資金流出的資金缺口超百億規模,分別爲221.68億元、150.32億元。

同時,公司自2020年起有息負債規模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的有息負債達486.42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的利息支出達12.5億元,扣除利息收入6160萬元,利息淨支出接近12億元。

近三年來看,2018年~2020年、2021年1~9月,牧原股份貨幣資金分別約爲27.78億元、109.33億元、145.94億元、99.5億元。報告期各期末,牧原股份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呈大幅上升趨勢,其中短期借款分別約爲47.15億元、42.56億元、165.33億元、187.93億元,長期借款分別約爲10.69億元、11.17億元、103.38億元、145.09億元。

另一邊,淨資產跌至負數的正邦科技迫切尋求資金回籠。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達75.23%,爲上市以來最高,未分配利潤虧損13億元,同爲上市以來首次。

或是爲回籠資金,公司決定專心養豬、剝離旗下部分飼料業務。2月28日晚間,正邦科技發佈公告稱,擬出售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德陽正邦、丹棱正邦、重慶廣聯全部股權及雲南廣聯、昆明新好農、雲南大鯨、貴陽正邦、雲南廣德五家公司51%的股權,接盤方爲飼料企業大北農(002385.SZ)。

大北農同步發佈公告表示,本次收購是爲了進一步完善公司在西南地區飼料產業佈局,交易價格合計約爲20億~25億元。

本次剝離飼料業務,正邦科技預計將獲得11億~19億元的投資收益,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9.15%~33.08%。若股權轉讓完成,以上八個標的公司將不再納入正邦科技合併報表範圍內。

二級市場方面,收儲作爲政策底,最重要的是給市場帶來信心上的提振。每次啓動豬肉收儲後,豬價大概率都會出現短期的小幅反彈,上市豬企股價會隨之上漲。

3月1日,資金聞風而動,豬肉板塊成爲資金主要進攻方向,金新農(002548.SZ)、新五豐(600975.SH)、新希望(000876.SZ)、巨星農牧(603477.SH)、傲農生物(603363.SH)等多股漲停,牧原股份(002714.SZ)、天邦股份(002124.SZ)分別收漲6.18%、5.92%。

儘管週期持續磨底、豬價陰跌不止,豬板塊年內表現仍可圈可點。Wind數據顯示,1月1日~3月1日,豬板塊25只股的年漲跌幅中位數和平均數分別爲6.64%、6.1%,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創業板指漲幅分別爲-4.15%、-6.49%、-13.15%,豬板塊大幅跑贏主要股指。

“上市公司層面主要面臨的挑戰是平穩度過週期下行期間,控制養殖成本,更多壓力在現金流端。業績最差時點大概率已經過去,情緒和業績修復邏輯下的安全邊際是支撐板塊走勢的主要原因。成本優勢明顯、運營管理穩健的頭部豬企值得關注。”前述分析師對記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