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建議,應加大對保險資金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加大對股票、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力度,助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加大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促進ESG投資深化發展

周延禮認爲,當前在雙碳目標戰略執行、加大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做好ESG投資非常重要。

“銀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ESG投資的相關課題研究和投資指引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周延禮透露,在指引方面,擬在投資原則、產品設計、投資方法、風險識別、盡責管理、信息披露與自律管理等方面細化相關要求,爲保險資金樹立ESG投資理念、更好推進ESG投資等提供指導。

據他介紹,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達峯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賬面餘額超過1萬億元。在保險資管產品方面,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實體投資項目中涉及綠色產業的債權投資計劃登記(註冊)規模近1萬億元。

“保險資金ESG投資指引的推出有助於支持和鼓勵保險資金更好發揮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優勢,通過直接投資相關企業、產業形成示範效應,促進ESG投資深化發展,助力優化完善保險資產配置結構,更好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周延禮表示,險資ESG投資仍處在起步階段,要多措並舉,積極發揮保險業資金長期性特點,構建完善高效的責任投資體系,助力我國經濟綠色發展。

周延禮建議從五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責任投資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共識性原則和投資指引。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責任投資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在行業間探索建立共同遵守的盡責管理原則和投資指引。同時,研究制定行業綠色投資指引和評價機制,爲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具體路徑。

二是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豐富綠色底層資產及ESG投資工具。豐富綠色債券體系及碳金融工具,推動綠色債券、綠色ABS、綠色資產擔保債券、綠色收益支持證券、綠色指數產品和綠色保險等規範發展。對股權融資而言,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加大對新能源技術、節碳技術、碳捕捉技術等領域的支持。

三是構建數據化標準,強化信息披露。從全國發展看,鼓勵儘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碳覈算規則體系,建立公共環境數據平臺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標準,完善綠色評級和認證,建立環境壓力測試體系等手段,出臺類似歐盟SFDR的標準,強化對投資機構建立ESG框架的要求,提高產品透明度,推動ESG理念的深化,打破由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綠色投融資瓶頸,有效制約污染性投資防範“洗綠”風險。從行業發展看,建議制定行業統一信息披露標準,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構建信息披露平臺,使信息披露工作數據化、制度化、常態化。

四是積極推動責任投資與綠色金融領域能力建設。通過改進技術手段,加強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環境風險管理、綠色可持續投資等方面的應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是深化國際交流,及時總結和推廣中國責任投資、綠色金融領域的最佳實踐,構建責任投資全球化發展新格局。

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將保持穩定

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聯儲啓動加息進程、海外資本市場資產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A股市場近期走弱,部分高估值板塊出現調整。

周延禮認爲,保險資金在控制回撤風險、優化資產配置方面面臨一定壓力。但要看到,A股市場整體估值逐步回落至相對合理區間,中長期投資價值逐漸顯現。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市場微觀主體活力、競爭力不斷釋放,主流保險機構普遍認爲A股主要面臨短期壓力,對中長期走勢保持樂觀態度。

“保險資金作爲負債資金,需要接受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約束。在股票投資風格上,堅持以長期持有爲主,偏好藍籌股和高股息股票,通常逆勢操作,在市場下行、投資價值凸顯時增加投資,較少受市場情緒影響。”周延禮表示,截至2021年12月末,險資通過直接、間接方式投資股票約2.48萬億元。預計2022年保險資金將堅持長期投資、穩健投資、價值投資風格,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交易,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總體配置比例將保持穩定。

下一步,周延禮建議,應加大對保險資金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加大對股票、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力度,助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加大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在投向上,周延禮透露,險資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提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在創新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更好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方面,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專精特新上市公司餘額977.84億元,投向新材料、集成電路、芯片、5G通信等高新技術相關項目餘額552.53億元。

在他看來,在統籌推動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互補充,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參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長期資本性資金支持等方面,保險資金都有較大發力空間。

關注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

近年來,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的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在各地快速發展,多地稱之爲“惠民保”。目前,全國已有60餘家保險公司在27個省參與了超過110個項目,總參保人數逾1億。

談及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快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周延禮認爲,一是大多數城市的項目啓動時間不長,經驗積累少,如果保障方案設計不合理、數據積累分析不充分,很可能出現不可持續的問題。二是部分地區的項目在宣傳方面存在問題,如對保障責任的介紹不夠準確,過分強調最高保障額度。三是部分保險公司在理賠等方面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針對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發展過程中初步暴露的問題,周延禮建議,下一步,要繼續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嚴格督促各保險公司落實好相關監管要求,優化產品設計,科學制定保障方案和費率,加強業務回溯,發揮自身服務和專業優勢,確保惠民、可持續。同時,持續關注各地項目和經營情況,對盲目搶佔市場、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爲堅決採取監管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