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呂文琦

最近流行的“套路保”長什麼樣子?你有沒有一不小心就中了圈套?

界面新聞了解到,在“首月0元”、“首月1元”等違規誘導投保被監管多次警告的同時,掃碼使用充電寶、共享單車時卻掃到保險廣告的新型誘導投保也悄然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此外,保險廣告中投保頁面設計不清晰,誘導消費者勾選“領取保障”、“自動續費”等事件層出不窮。部分產品在營銷廣告中大肆宣傳的亮點與消費者實際獲得保障之間也是“差之千里”。

掃充電寶二維碼竟然“被投保”

界面新聞記者從黑貓投訴平臺上發現,近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或家人在掃充電寶二維碼時,會彈出悟空保的“一元領保障”廣告,很容易被誤以爲是充電寶的扣費頁面。

消費者點進去之後,默認開始購買“悟空全民醫保”等產品的流程,在未提供進一步身份信息和健康告知的情況下完成投保並開啓次月自動扣費。除第一個月外,其餘月份的的保費在100元至300元之間。

根據消費者展示的信息,大部分被自動扣費的消費者是對智能手機使用並不熟悉的中老年人羣,並且自動扣費後無任何信息提示,保單回訪服務更無從談起,等他們發現自己購買保單時已是數月之後,被扣費金額或高達上千元。

有消費者試圖在悟空保平臺上申請退保,但因爲已經過了保險猶豫期,無法退還全部保費,僅能退還當期扣的一百餘元保費。

百萬醫療險僅能報銷30%

除了在充電寶和購物網站中彈出的誘導投保等違規行爲外,保險廣告中投保頁面設計不清晰,保障內容展示不全面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收到一則來自泰康在線的短信,提示要在24小時內查看。記者通過短信內鏈接進入頁面後發現是泰康在線的百萬醫療險-泰康全民保2022。該醫療險宣傳“600萬醫療保障,每月保費低至1元”。在“完善信息”欄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便可開始投保,每月保費爲2.1元,默認開通自動續費。

在投保過程中,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儘管頁面會彈出健康告知、產品提示等內容,但這些內容都隱藏在頁面下方,頁面上只有“確認繼續”和“不符合”。並且一旦點擊確認繼續,頁面不會翻到下一項提示中,而是直接跳轉至微信付費並確認開通自動扣款。

界面新聞記者仔細翻看產品細則發現,儘管該醫療險按年齡調整保費,每月僅需幾塊錢,並且最高有600萬元醫療保障,但免賠門檻高達5萬元,賠付比例僅爲30%。這意味着患者需要在醫院花費2005萬元,纔會撬動600萬的最高保障額度。

和市場上其他百萬醫療險相比,泰康全民保2022保費便宜,但實際保障額度較低,和其他住院100%報銷醫療費用的百萬醫療險有較大差異。更重要的是,投保流程中沒有向消費者強調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也沒有清晰展示健康告知頁面。如果消費者需要理賠,保險公司發現其存在未告知的既往病史,可能會產生拒賠。

“首月0元”並不優惠

誘導投保、片面宣傳已成爲互聯網保險行業快速發展中的一大問題。早在2020年,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在官網發佈通報,指出包括安心財險在內的四家保險機構在宣傳銷售短期健康險產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實宣傳,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根據通報,2019年1月至6月,安心財險通過輕鬆保經紀微信公衆號“輕鬆保官方”銷售“安享一生尊享版”產品時,宣傳頁面顯示“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內容,實際是首月不收取保費,將全年應交保費均攤至後11個月,消費者並未得到保費優惠。涉及保單16879筆,保費收入396.34萬元。

2019年4月至10月,輕鬆保經紀在微信平臺公衆號“輕鬆保官方”銷售衆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年輕保·600萬醫療保障”產品時,銷售頁面顯示“首月0.1元”“首月3元”“會員日補貼”等內容,實際是將全年應交保費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費後,將剩餘保費均攤至後11個月,消費者並未得到保費優惠。涉及保單377489筆,保費收入5188.97萬元。

在今年一月,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防範“套路”營銷行爲的風險提示》,將宣傳“首月0元”“首月1元”“免費領取”片面信息披露、隱藏產品風險等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套路”放在風險首位。同時指出一些互聯網保險營銷廣告界面設置不規範、不清晰,在頁面中誘導消費者勾選“領取保障”“自動續費”等選項。

銀保監會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此類侵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的“套路”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