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烏克蘭危機持續以及歐美對俄羅斯制裁逐步升級,黑海油氣和糧食的運輸成本繼續飆升,大宗商品漲勢驚人。

在此背景下,有分析師警示稱,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恐遭遇“三重打擊”——更高的油價、貨幣政策逆風以及全球貿易放緩。

混亂持續,投資者擔憂貿易中斷

進入本週後,越來越多國際買家暫停了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的購買,等待針對相關行業和公司的限制措施明確,一些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貨輪已改道;俄烏原材料貿易的相關融資逐漸枯竭;從鈀到小麥等各類原材料運輸受到的干擾越來越大,導致原材料運輸成本飆升。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石油的買家在付款和運輸船隻供應方面都面臨困難,已很難找到能在3月10日後在波羅的海裝貨的船隻了。黑海上運輸俄羅斯石油的運費在過去一週內飆升了5倍。Fearnley A/S公司的油輪經紀人Halvor Ellefsen表示,“我做了30多年的船舶經紀人,還沒有見到如此混亂的局面,我只希望當地局勢能儘可能和平地得到解決”。

隨着混亂升級,市場越來越擔心黑海貿易中斷。黑海地區是原油、成品油、LNG、鋼鐵和多個農產品等多種重要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地區,黑海則是位於亞歐十字路口的大宗商品運輸大動脈。俄羅斯主要出口煤炭、糧食、鋼鐵產品和化肥,烏克蘭出口糧食、鐵礦石和鋼鐵產品。烏克蘭和俄羅斯合計佔全球小麥出口的29%,玉米貿易的19%,同時也是葵花籽油出口的大頭。

根據研究機構UkrAgroConsult的數據,烏克蘭西南部的港口敖德薩、皮夫登尼、米科拉伊夫和切爾諾莫斯克處理着該國近80%的糧食出口,而海上運輸受干擾無疑會影響到該地區各大宗商品的進出口。

在原油方面,高盛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庫裏(Jeff Currie)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指出,“目前,原油的海上貿易啓動和運行面臨極大困難。同時,意料之外的後續風險,即(原油)運輸管道中斷或出現類似情況的可能性也非常高,這意味着或許會出現鉅額原油運輸量被中斷持續數週的極端情況” 。

除了運輸成本飆升和貿易中斷風險,早在上週末歐美製裁升級前,一些機構就已停止了對俄羅斯大宗商品交易的融資。

據知情人士透露,法國興業銀行和瑞士信貸集團上週已停止爲俄羅斯原材料貿易提供融資。荷蘭的銀行巨頭荷蘭國際集團和荷蘭合作銀行也開始限制涉及俄羅斯和烏克蘭大宗商品交易的貸款。這意味着,即使沒有上週末的制裁升級,俄烏多個市場份額較大的大宗商品出口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相關貿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歐美製裁升級的風險越來越不容小覷。據外媒報道,一些歐盟國家稱,歐盟對俄製裁可能擴大到禁止運送俄羅斯天然氣的貨輪入歐。美國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稱,美國將進一步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不排除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制裁計劃”。

受到這些混亂的影響,各類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週二,芝加哥小麥期貨上漲8.6%,創11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CBOT軟紅冬小麥期貨價格一度上漲4%至10.23美元/蒲式耳,創2008年3月以來新高。玉米期貨也上漲了5.3%。摩根大通分析師Marko Kolanovic此前表示,小麥和玉米是最易受到烏克蘭局勢升級影響的農產品。

庫裏(Currie)也指出,“大宗商品市場不僅需要反映目前俄烏相關大宗商品在貿易方面的困難,而且在這一領域暫時還沒受到制裁的情況下,還需要反映俄羅斯大宗商品最終被納入歐美製裁範圍內的風險。這進一步加強了大宗商品的長期結構性牛市。”

高度依賴油氣進口,土耳其遭殃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土耳其各類資產的跌幅幾乎僅次於俄羅斯。

儘管此前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保護里拉不受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但在烏克蘭局勢升級後,里拉延續跌勢,成爲除了俄羅斯盧布和烏克蘭格里夫納外表現最弱的新興市場貨幣。在截至上週五的五天內,兩年期土耳其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躍升逾210個基點,躍升幅度僅次於俄羅斯政府債券。

雖然一直以來,土耳其長期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助長了其通脹失控,加劇了對土耳其資產的拋售,但分析師們指出,土耳其資產在烏克蘭危機後激進的重新定價凸顯出,對於一個石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的國家而言,在面臨地緣政治導致的石油價格飆升時,風險有多大。分析師們還指出,印度、南非等同樣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經濟體也會面臨類似阻力。

Teneo的聯合主席皮科利(Wolfango Piccoli)表示,石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土耳其就需要額外支付約40億美元用於石油進口,從而會導致其經常項目赤字進一步擴大。去年12月,儘管里拉當時已經大幅貶值,但由於能源進口成本上升,土耳其的對外貿易缺口仍然連續第二個月擴大。

花旗集團在其投資組合中進一步減持了里拉的頭寸,稱該國的淨能源進口占其經濟的百分比在發展中經濟體中僅次於烏克蘭。此前里拉輪番暴跌,再加上土耳其不按牌理出牌的貨幣政策都嚇壞了海外投資者,海外投資者對土耳其本幣債券的持有比例不及5%。

InTouch Capital的策略師馬蒂斯(Piotr Matys)稱:“在面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和里拉走弱導致的又一次通脹衝擊之際,土耳其政府可能更加難以實施其經濟計劃。土耳其經濟接下來可能面臨另一個困難篇章。”

新興市場經濟體恐遭遇“三重打擊”

不僅僅是土耳其,受烏克蘭危機影響,其他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接下來也可能會面臨“三重打擊”。

北歐投資公司(Nordea Investment)駐哥本哈根的高級宏觀策略師威巴爾克(Witold Bahrke)將這“三重打擊”描述爲更高的油價、強勁的貨幣政策逆風以及全球貿易放緩。

富國銀行駐紐約的策略師麥肯納(Brendan McKenna)稱:“在烏克蘭危機前,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尚在努力從疫情中復甦。如今,大宗商品衝擊加劇了他們面臨的經濟問題。隨着增長前景惡化、通脹飆升和經常賬戶赤字擴大,新興市場貨幣可能面臨巨大壓力。”

上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貨幣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Currency Index)一個月來首次出現周跌幅,並錄得今年第二大跌幅。

花旗認爲,其他易受影響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智利和匈牙利,這兩個國家此前剛剛提高了關鍵利率。匈牙利央行副行長BarnabasVirag表示,自上個月以來,通脹風險“明顯增強”,所有利率決策者都支持繼續加息週期的必要性。

野村亞洲(除日本外)的首席經濟學家瓦爾馬(SonalVarma)表示,隨着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經濟增長放緩和本幣貶值,印度、菲律賓和泰國可能會成爲受影響最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的央行已發出信號,表示只要是爲了支持經濟增長,將長期保持貨幣寬鬆。即使沒有烏克蘭危機導致的石油價格繼續飆升,其貨幣政策本來就會推高消費價格。

對於印度,瓦爾馬稱,油價上漲10%可能會使印度GDP增長率降低0.2個百分點,同時,因爲印度企業無法轉嫁不斷上升的投入成本,油價上漲也會影響企業利潤率。在連續兩年的疫情嚴重打擊了印度家庭收入後,對印度GDP貢獻率接近55%的私人消費目前也仍低於疫情前水平。此外,印度已經歷了三輪疫情衝擊,餐飲、旅遊、教育、零售行業都受到波及,失業率飆升。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駐新加坡的經濟學家沙阿(Shilan Shah)稱:“供應短缺仍是短期內的不利因素。只有當供應短缺緩解時,印度經濟才能真正開始復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