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總統:1.6萬“外國志願兵”在路上!美研究踢俄出安理會五常?烏拒絕“解體之地”談判?中俄貿易概念股漲停潮

俄烏衝突進入第8天,各方動向繼續吸引全球目光

據環球時報微博消息,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道,美國國務院可能會試圖找到某種方法,將俄羅斯踢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今日稍早前,聯合國大會第11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了由烏克蘭等超過90國共同提交的烏克蘭局勢決議草案。此次投票中141票贊成、5票反對,35票棄權。由於贊成票超過有效票三分之二,因此決議草案通過。俄羅斯、敘利亞、白俄羅斯、朝鮮、厄立特里亞投票反對,中國投票棄權。

國際金融市場繼續布倫特原油期貨持續拉昇,漲幅擴大至5.2%,報118.80美元/桶,續刷2013年以來新高。

3月3日,A股三大指數弱勢震盪,盤面上,中俄貿易概念掀起漲停潮,油氣開採及服務、煤炭開採加工、港口航運、物流等板塊漲幅居前。

烏方堅決拒絕在別洛韋日森林進行會談

據央視新聞早先消息,當地時間3月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從俄烏會談消息人士沃斯克列先斯基處瞭解到,烏方堅決拒絕在別洛韋日森林進行會談,因爲“擔心這地方的象徵意義”。

參考消息網3月2日援引塔斯社報道稱,俄羅斯與烏克蘭預計將於當地時間3月2日舉行新一輪談判,地點爲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森林。目前仍然不能確定這次談判會如期舉行。

報道稱,1991年12月8日,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森林中一處政府官邸,來自俄羅斯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簽署《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宣佈“蘇聯作爲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實體終止存在”。

但是北京時間17點50分左右,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表示,第二輪俄烏談判將於當地時間3日15時舉行。梅津斯基說,有關談判更改時間和地點的消息與事實不符,談判將在佈列斯特州舉行。

目前,俄方已在等待烏克蘭代表團抵達。

俄媒:美國正研究將俄羅斯開除出聯合國安理會

據環球時報微博消息,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2日報道,美國國務院可能會試圖找到某種方法,將俄羅斯踢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進而在俄烏衝突引發的憤怒中“動搖這個國際機構的權力平衡”。

RT稱,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以來,有關剝奪俄羅斯在聯合國地位的言論便不斷升級。一些美國議員甚至鼓動將俄羅斯從安理會除名。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週三對美國議員表示,華盛頓正在“調查”將俄羅斯驅逐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可能性,但目前還沒有決定是否要努力實現這一結果,因爲這可能需要修改聯合國憲章。

報道提到,在謝爾曼發表上述評論前,聯合國大會第11屆緊急特別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對烏克蘭使用武力並將其所有軍事力量從烏克蘭領土撤出。而在上週五,俄羅斯利用其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阻止了類似決議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通過。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也一再敦促聯合國重新考慮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地位。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週三稱,應該對莫斯科的永久席位進行“徹底而公正的法律審查”。他還稱,“我們相信,當分析完成時,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存在將是非法的”。

與美國一樣,英國政府也對降低俄羅斯在聯合國的地位持開放態度。英國首相約翰遜的發言人週二稱:“我認爲,這顯然是我們希望與聯合國討論的問題。”他還說,“正確的說法是,我們希望看到俄羅斯在外交上被孤立,我們將考慮所有選項來實現這一點。”

週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駁斥了有可能剝奪俄羅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說法。他在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時說:“不存在任何(相關)機制,不要試圖向英國代表解釋任何事情。他們絕對的能力不足早已是衆所周知的。”

RT介紹稱,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蘇聯成爲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繼承了這一地位。烏克蘭官員則辯稱,《聯合國憲章》只將常任理事國席位授予蘇聯,因此俄羅斯的該席位可能受到挑戰。

外交部:本次緊急特別聯大表決的涉烏決議草案與中方一貫立場不符

3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本次緊急特別聯大表決的相關決議草案以及中方在表決中投棄權票等相關內容提問。

汪文斌表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已經就中方的投票立場做了解釋性發言。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明確的,我們始終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當前最重要的是儘可能緩解當地局勢,避免衝突升級甚至失控。聯合國和有關各方採取的任何行動,都要以地區和平穩定爲重,以各方普遍安全爲重,爲緊張局勢降溫、推動外交解決,起到正面作用。

汪文斌指出,遺憾的是,本次緊急特別聯大表決的相關決議草案事先沒有在全體會員國範圍內進行充分磋商,沒有全面考慮當前危機背後的歷史經緯和複雜矛盾,沒有強調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的重要性,也沒有突出推動政治解決,加大外交努力的緊迫性,這些都與中方一貫堅持的立場主張不符,我們不得不對決議草案投了棄權票。

汪文斌強調,我們呼籲國際社會本着負責任的態度,推動有關各方儘快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上來,通過對話協商尋求烏克蘭問題的全面解決,中方願繼續爲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外交部:美方作爲聯合國東道國不應濫用東道國權力 隨意單方面作出決定

3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近日,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表聲明稱,根據《聯合國和美國關於聯合國總部的協定》美將驅逐12名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官,原因是相關人員從事危害美國家安全的間諜行動。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中方對美方做法感到關切,希望美方就此作出詳盡說明。作爲聯合國東道國,美方應當善意履行《聯合國和美國關於聯合國總部的協定》,爲會員國外交官正常履職提供應有的便利和保障,而不應濫用東道國權力,隨意單方面作出決定。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烏克蘭正準備迎接第一批“外國志願兵”

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烏克蘭正準備迎接第一批“外國志願兵”。他表示,目前第一批16000名“志願兵”正在前往烏克蘭。 

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將完整實施

當地時間3月3日,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的特別軍事行動將完整實施。

他還表示,俄羅斯外交部在危急關頭也在參與減少制裁損失的工作。俄美關係在觸底之後有可能反彈,但是這取決於西方領導人的意志。目前俄羅斯看到的只是西方國家的政治自私。但是俄羅斯仍保持同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對話渠道,並準備與西方國家就安全保障及戰略穩定問題繼續對話。

他還指出,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想要獲得核武器的意圖視而不見。

俄國防部:已癱瘓烏方1612個地面軍事基礎設施

當地時間3月3日上午,俄羅斯國防部發布公報表示,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共癱瘓烏克蘭方面1612個地面軍事基礎設施:包括62個指揮控制所,39套S-300、山毛櫸M-1和黃蜂防空導彈系統以及52個雷達站。

另外,俄軍還摧毀49架地面飛機,擊落13架飛機;擊毀606輛坦克和裝甲車、67臺多管火箭炮、227門火炮和迫擊炮、405輛軍用車輛以及53架無人機。

莫斯科外匯交易所美元匯率創新高

當地時間3月3日,俄羅斯莫斯科外匯交易所的美元匯率創下新高。截至目前,盧布對美元匯率短暫跌破110比1。

俄羅斯莫斯科外匯交易所的歐元匯率也創下新高,盧布對歐元匯率一度跌破122比1。

俄副總理:正在準備特別措施保證中小企業和銀行正常融資

當地時間3月3日,俄羅斯副總理別洛烏索夫表示,俄政府和俄央行正在準備特別措施保證中小企業和銀行正常融資。

俄政府本週將召開各大銀行代表參加的會議,討論銀行與國家支柱性企業之間的合作。

烏危機推動歐洲多國防務政策調整

隨着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歐洲多國防務政策近來出現重大調整:德國自兩德統一後首次大幅追加國防預算;瑞典、芬蘭、瑞士、奧地利等長期在地緣政治關係中保持中立的國家,防務立場也出現明顯轉變。

分析人士認爲,在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地區安全形勢發生變化的背景下,歐洲諸國愈發意識到構建自身防務力量的緊迫性,而防務政策的調整或會對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德國總理朔爾茨2月底宣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包括批准1000億歐元專項資金,並將今後每年德國國防開支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

自兩德統一後,德國外部安全威脅消弭,國內和平主義思潮佔據主導。德國聯邦國防軍從1990年的約50萬人縮減至眼下的18萬左右,2011年更是取消了義務兵役制。

德國1990年國防預算佔GDP的2.52%;2016年,這一數字縮減至1.15%。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多次指責德國國防預算未達到北約防務支出標準。迫於壓力,德國此後逐步增加國防預算,其佔比纔在2021年提升至1.53%。

因爲兩次世界大戰等歷史原因,對於德國政界人士而言,加強軍力歷來屬於極度敏感話題,主張增加國防預算甚至會招致復甦軍國主義的批評。因此朔爾茨政府此次的舉措被認爲是打破了德國國內各界原先在防務問題上的不少共識和原則,一些專家甚至稱之爲德國安全政策的一場“革命”。

德國還改變禁止向衝突地區出口武器的長期政策,承諾向烏克蘭提供1000件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式防空導彈。德方宣佈,計劃投入1.37萬人加入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同時將在羅馬尼亞部署戰機,在立陶宛部署裝甲車。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瑞典和芬蘭這兩個長期奉行軍事不結盟政策的國家的立場發生明顯變化。1月27日,瑞典宣佈將向烏克蘭運送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蘭則於1月28日宣佈將向烏克蘭運送2500件突擊步槍和15萬發子彈等裝備。

從歷史來看,這是瑞典自蘇芬戰爭後首次向處於交戰狀態的國家提供武器。蘇聯解體後,北約多次拉攏瑞典和芬蘭加入未果。不過,近期民意調查顯示,已有超過半數的芬蘭人支持加入北約;瑞典支持和反對加入北約的比率大致相當,但支持加入北約的人數較以往有所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朱曉中說,如瑞典和芬蘭成爲北約國家,將加大俄的不安全感。

此外,向來被認爲是永久中立國的奧地利和瑞士也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奧地利近期宣佈向烏克蘭提供防護裝備,對俄關閉領空。瑞士也決定參與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計劃。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說,特朗普執政時期要求德國增加軍費,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構建“歐洲軍”,德國雖然表示支持,但並沒有太多實際行動。如果不是這次烏克蘭危機,難以想象德國防務政策會有如此驟變。

分析人士指出,中立國轉變立場、德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歐洲多國在防務上的新動向表明烏克蘭危機升級對其觸動之深,令這些國家下決心增強自身防務能力,此舉將對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有待觀察。

商品ETF大幅上漲

隨着俄烏衝突升級,原油黃金持續飆漲,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輪番表現,商品ETF也大幅上漲。

僅以商品ETF來看,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2日,年初以來全市場的商品ETF均實現正收益,平均漲幅超過7%,與股票ETF平均下跌7.89%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其中豆粕ETF和能化ETF漲幅分別達到22.79%和17.88%,領漲其他產品。

掛鉤能源有色類股票的ETF業績表現更爲明顯。年初以來,在通脹的影響下,煤炭、能源和有色類ETF表現居前,近一個月來,疊加俄烏衝突因素,煤炭、有色類ETF表現驚人。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14只ETF漲幅超過15%,其中有10只是有色類ETF,煤炭ETF(515220)以20.86%的漲幅居於首位。

雖然漲幅可觀,但是資金卻不太“買賬”。Wind統計數據顯示,隨着商品ETF的上漲,近一個月份額卻有所流出。而從近一週的數據來看,商品ETF的份額雖有小幅增加,但遠不及其他主題。

近一月各類型ETF份額變動情況一覽

近一週各類型ETF份額變動情況一覽

機構最新研判俄烏衝突影響

3月2日,受到俄烏局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進一步大幅上漲。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和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均一度漲逾7%,突破110美元大關。在此背景下,原油QDII淨值一路飆升,在基金業績排行榜上持續“霸榜”。

在公私募和外資人士看來,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農產品、原油和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漲價預期不斷抬升,相關機會層出不窮,但對於隨之而來的通脹問題需要保持謹慎態度。對於股票投資而言,儘管短期不確定性給市場帶來了一定擾動,但投資主線將更多的迴歸基本面。

“俄烏衝突是國際政治方面重大的超預期事件,一定程度上壓低了市場風險偏好,不管是商品還是股票市場,都出現了新的機會和風險,衝突結局目前尚難預料,但緊密跟蹤、靈活應對或是最佳選擇。”談及對近期市場的思考,一位基金經理直言,現在是進退騰挪加速調倉的時刻。

明毅基金分析稱,俄烏持續衝突可能推升原油、天然氣、農產品、化肥、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但從目前來看,歐美經濟體自身通貨膨脹問題嚴重,其對俄羅斯的制裁有所顧忌,也留有餘地,因此衝突會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俄烏在能源、材料、農產品出口的縮減,仍需觀察,投資者需謹慎參與大宗商品的投資機會。

“目前俄烏衝突尚難預測其結局,所以對於大宗商品的此輪漲價機會,公司只是謹慎參與。我們近期對黃金、商品、股票、債券等資產配置調整到比較均衡的狀態,後續會緊密跟蹤靈活應對。” 滬上一位宏觀策略私募基金經理透露。

從容投資董事長呂俊認爲,俄羅斯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並且靠近歐洲這一最大的能源消耗地,因此衝突必然導致石油價格上漲。“不過,直接投資原油大宗商品反倒是不安全的,因爲高油價將導致高通脹,從而推升無風險利率,使得經濟增長受到壓制,石油需求最後將進一步減少。”

在多家機構看來,短期的外圍不確定性的確給A股投資帶來一定難度,但進入三月以後,A股大概率將會企穩,且更多的迴歸基本面。

“外圍不確定性加大對股市短期表現造成一定製約。年初以來,各方面因素共振下的上游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因爲疫情或者區域衝突),使得短期內很多中游企業盈利受到較爲嚴重的侵蝕。但中期看,股市核心影響變量依然是企業盈利,隨着政策預期逐步明朗,上游原材料漲價逐步趨於穩定,企業盈利改善或只會遲到不會缺席,我們維持對市場相對積極的看法。”金鷹產業整合基金經理楊曉斌稱。 

丹羿投資分析稱,地緣風險因其具有突發性,通常很難準確預判,但也正因如此,此類事件會對全球風險資產和市場造成脈衝式衝擊。不過相對而言,國內金融和經濟環境平穩。隨着國內各類刺激經濟的項目落地執行,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市場也將逐步企穩。

聚鳴投資創始人劉曉龍也表示,2月指數已經觸及了底部區域的上沿,市場風險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釋放。未來,市場將逐漸迴歸基本面,一季報將會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窗口,賽道投資讓位於基本面投資,行業內個股分化將加劇。

(來源:綜合本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