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今天是農曆的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倒不是什麼封建迷信,這還真是個妥妥的科學性節日。

所謂龍抬頭,就是指一到這個時節,二十八宿中的東方“青龍七宿”(約合現代天文的室女座、天平座等一部分)逐漸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如同青龍抬頭。這是古代人觀察星空的科學結論。

這一天都乾點啥呢?按照各地民俗不同,有造龍舟、理髮、祭社等習俗,北京附近地區還講究在這一天喫春餅。

蔥屬的劫難月

喫春餅的習慣說起來可早了,可以追溯到漢朝,《四民月令》裏記有“立春日食生菜”。這裏的生菜不是現在咱們喫的大葉子生菜,指的是生的蔬菜。魏晉時期,“生菜”的範圍縮小了——以味道辛辣的小菜苗兒爲好。這時叫做“五辛盤”,還沒有餅。

晉代周處所作的《風土記》裏寫道:“元日造五辛盤。五辛即蔥、蒜、韭菜、蕓薹、胡荽是也”。這裏的元日指的是一月一日,也就是如今的春節。後來,五辛又衍生出多個版本,比如多了蔥、阿魏、芥、蒿等等。

綜合歷史最長,認可度最高的五種,應該是蔥、蒜、韭菜、小蒜(薤白)和香菜。除了香菜,全都屬於石蒜科蔥屬。到了宋朝,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春盤開始搭配肉類,再後來又加餅,才形成了今天的春餅和春捲。

爲什麼偏偏是蔥屬這麼倒黴?

這倒也怨不得古人。一來早春時節,可喫的本來就不多,古人也沒有蔬菜大棚,可不就長啥喫啥嘛。這幾種蔥屬植物都是早春出苗,正中下懷。

其次,老祖宗認爲早春時節交季,抵抗力弱,愛感冒(比如正在嘩嘩流鼻涕的我),最適宜喫辛辣食物,解表發汗,預防感冒。不過話說回來,也是正好這個季節有這些蔥屬蔬菜,老祖宗就想出了“天時應物,辛以解表”的解釋——這就是老天爺怕咱們感冒給咱們預備下的呀!

看起來頗爲有理,其實是就坡下驢,因果倒置。要是夏天才產蔥蒜,估計也可以“天時應物,辛以解膩”了,秋天可以“辛以開胃”,冬天可以“辛以暖身”……

至於北京地區爲啥二月二還喫春餅,大概是因爲北京相對比較冷,物候要比中原晚一點,春節時候還天寒地凍呢,只好把習俗向後平移一段時間了。

蔥蒜韭?苗苔毫?

提到“蔥屬三傑”蔥蒜韭,第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你分不分得清。

當然,一頭蒜、一段大蔥白誰也認得出,但是其他部位呢?其他形態呢?上週,著名演員賈冰老師的公司就爆發了“蒜苗正名之戰”,十幾個人爲了“啥是蒜苗”打得不可開交,視頻在網絡爆火。

你別樂,還真就別覺得自己就能毫無壓力地認清這幾種。要不服,下面來無獎競猜認一認!

01

蔥 V.S 蒜

02

蒜黃 V.S 韭黃

03

韭葉 V.S 蒜葉

怎麼樣,這三道題看懵圈了吧?

蔥屬三傑的確很難分,各地的叫法又很不同,特別容易混淆。下面就一股腦都說清楚它,看完這篇你們就是“菜市場石蒜科制霸”了。

最複雜的是蒜,因爲它的貢獻最大。蒜頭和洋蔥、百合一樣,都是植物的鱗莖。只不過幾種鱗莖的模式不一樣,洋蔥是一層一層的,百合是瓦片一樣疊在一起的,蒜則是中心對稱一瓣瓣的,但本質都一樣。每一瓣蒜都是一個鱗芽,可以獨立種出一棵植株。

二三月份,把一瓣蒜種在土裏,不久它就長出芽來。隨着芽變成葉子,蒜瓣裏的營養逐漸消耗殆盡。葉子長成了,會從葉子中間躥出一根花葶(tíng),花葶頂上有一個膜狀的總苞片。

七月份,總苞打開,裏面的花序開花。再過倆月,花也謝了,葉也枯了,營養被重新儲存在新的膨大鱗莖裏——地下又長出了一頭新的蒜,等待來年重新來過。這就是蒜的生活史。

行,這就能說得明白了。蒜的葉子、鱗莖、花葶三個部分都可以喫,葉子在菜市場裏一般長成這樣:

這東西在你家叫啥?叫蒜苗的最多,也有叫蒜葉、大蒜之類的,北京叫青蒜。爲了統一,我們下面都叫蒜葉。

蒜葉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就是蒜黃。蒜黃是在避光環境下生長的蒜葉,葉綠素退化,纖維素也不發達,所以更細弱脆嫩,營養成分也不如正常蒜葉,完全是古人爲了追求盤頭色彩多樣而“虐待”大蒜的產物。同理,韭黃就是避光種植的韭菜葉,這兩種菜長的非常像,但韭黃一般比蒜黃貴一倍。

接下來就是花葶了。它也可以叫花莖、花薹,所以蒜的花薹就叫蒜薹。很多地方管它叫蒜苗、蒜毫,但它真的應該就叫蒜薹。對,“蒜薹”這個寫法是錯誤的簡化,苔不能代替薹,要注意。

既然是花葶,買的時候經常頂上還帶着幼嫩的花序和總苞片。如果長時間不喫,環境又合適,被砍下來的花葶往往也能頑強的開花,你出個差回來就不認識它了。

看葉辨“三傑”

幾種蔬菜的來由都說完了,下面教你如何分辨。其實很簡單,最方便的方法是聞。蔥、蒜、韭菜的全株都有各自特殊的味,蔥葉就是蔥味,蒜葉就是蒜味,就算蒜黃韭黃也都有各自的味,新鮮的時候差別明顯。

如果正好你和我一樣感冒了,或者只是看圖認物,就像上面的三道題,怎麼辦呢?

這就得動用點植物形態學的知識了。這三種植物雖然同屬,但是葉形差異明顯。蔥葉是圓筒狀的(包括小蔥、香蔥),橫截面是個圈;蒜葉是對摺或者內卷的,絕不平展;韭菜就是平平的一片。

最後公佈上面三道題的答案:

上蔥下蒜;

上韭黃下蒜黃;

左蒜葉末右韭菜末。

你猜對了嗎?猜不對也沒關係,每樣買一點,再來個醬肘子、一打薄餅,回家加深一下印象吧!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阿什麼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