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近3000億交易所債券項目終止,喊停高峯期在2月,6家券商叫停超5單,ABS終止最多,究竟何原因

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今年僅兩月餘,滬深交易所已有近3000億元、125單債券項目(含小公募、私募債以及ABS)遭終止審查,而這其中有過半項目終止於2月。

從這些終止項目的承銷商來看,所涉名單較爲分散,共有65家主承銷商在列(具體明細請見文末)。五礦證券、中信建投、開源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東興證券等,在年內有5單以上債券項目被終止,這當中,五礦證券被終止項目最多,共9單。而終止金額最大的項目則歸屬華融證券的一單ABS。

分債券品種看,被終止項目中ABS佔比最大。截至3月3日,共有38單ABS遭遇終止,合計金額超1700億元,規模佔比接近六成。其中有24單ABS終止於2月,對應金額接近880億元,而2021年則有50單ABS遭終止。

爲何債券終止審查在年內如此密集?除了部分項目是因超過審覈時限而自動終止外,華南地區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認爲,更多歸因或屬於監管層對市場的管控行爲。

年內近3000億交易所債券項目終止

根據上交所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臺及深交所固定收益信息平臺顯示,截至3月3日,2022年以來已有125單債券項目終止審查,涉及品種包括小公募、私募債以及ABS,合計金額2956.66億元。其中上交所終止項目金額2536.05億元,佔比達85.77%;深交所終止項目金額420.61億元。

從月度情況來看,2月滬深交易所的債券終止審查數量迎來一波高峯,共有72個項目狀態變更爲終止審查,金額合計1575.4億元,對於項目數量與金額分別佔年內總數的57.6%和53.3%。

其中2月遭終止審查的項目中,有八成來自上交所,終止項目57單,合計金額1264.25億元;另有18單來自深交所,合計金額311.15億元。

而3月以來僅3天,滬深交易所相關平臺則又披露了11單項目已終止,合計金額235億元,其中9單、共計220億元來自上交所,另有2單共計15億元來自深交所。

從承銷商層面來看,五礦證券、中信建投、開源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東興證券等,在年內均有5單以上項目被終止(詳細情況請見文末表格)。

被終止數量最多的是五礦證券,共有9單、合計301.95億元。這也使五礦證券成爲僅次於華融證券的,年內項目終止金額第二大的承銷商。值得一提的是,這9單項目中,有4單私募債、3單ABS以及2單小公募。儘管ABS的終止項目數量相對較少,但金額卻達到215億元,佔五礦證券年內終止項目金額的超過七成。

另外,中信建投年內共有4單、合計100億元小公募產品遭終止,爲同類中數量最多;華泰資管承銷的ABS項目終止數量最多,共有4單、合計160.47億元;而私募債終止數量最多的承銷商是開源證券,共有8單、96億元,且開源證券年內遭終止的項目全部來自私募債。

ABS終止頻發,合計金額超1700億

從單隻債券終止金額來看,規模最大的爲華融證券主承銷的“華融-新遠1-20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據上交所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臺顯示,該ABS擬發行金額爲400億元,上交所於2020年12月1日受理,2022年1月20日項目狀態變更爲終止。

包括上述項目在內,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終止的債券項目中,擬發行金額超過100億元的7單也均是ABS,承銷商分別來自華融證券、光證資管、天風證券、五礦證券、中信建投。

據相關債融人士介紹,上述所涉及的ABS均屬於儲架式ABS,即一次覈准、多次發行的再融資制度。

相較而言,其優勢不但在於可提高審批效率、縮短髮行時間,還能從一定意義上降低集中融資的市場壓力,“假如企業在未來1年內需要融資100億,同樣是申報一次的情況下,一次性發行一個期限爲1年期、規模100億的產品,會面臨很大的市場銷售壓力。不過通過儲架發行的模式,一次性申報100億的額度,在未來1年內分期發行(例如每月發行一單10億元、1年期產品),就可大大降低集中融資的市場銷售壓力。”他介紹說。

不過從目前審批的結果來看,今年內ABS項目的終止數量卻是最多的。截至3月3日,共有38單、合計1766.71億元ABS顯示終止,對應數量與金額佔比分別爲30.4%和59.75%。值得留意的是,這其中有24單ABS在2月遭終止,對應金額876.85億元,對應占比55.66%。而2021年遭終止的ABS則有50單。

此外,截至3月3日,共有23只、合計314億元的小公募產品終止,其中金額最大的爲中信建投與方正承銷保薦聯合承銷的“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擬發行金額50億元,2021年8月23日獲上交所受理,2022年1月28日終止審查。

另有64只私募債終止,合計金額875.95億元。其中金額最大的爲由國泰君安、國金證券、中德證券聯合承銷的“寧波市海曙廣聚資產經營有限公司2021年非公開發行項目收益專項公司債券”,項目擬發行金額40億元,於2021年8月31日獲上交所受理,2022年1月14日終止審查。

監管管控行爲或爲項目終止主因

今年內尤其是2月份,債券終止審查的高發頗爲引入關注。有部分觀點認爲,這或是因歷史留存項目已超過審覈時限,而導致系統自動終止審覈。

不過據華南地區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除時限因素外,從總體上看,2月份終止債券項目較多的原因,更多屬於監管層對市場的管控行爲。

從年內終止項目品種來看,ABS佔比較大。從業務相關政策層面分析,對債券和ABS整體規模進行管控,或是該類產品密集被終止的原因之一。“儲架式ABS產品的募集資金用途相對不是特別明確,投放主體很多與目前監管方向不符。所以從去年開始,交易所就已經嚴控這種大規模的儲架式產品。”該人士表示。

安信證券在固定收益主題報告中也分析認爲,債券融資來看,2021上半年地產債主要依賴於供應鏈ABS的大量發行。去年上半年境內債融資相對通暢,淨融資持續爲正,並在去年6月達到近三年來高峯,淨融資超1700億,主要源於供應鏈ABS的大量發行。但自2021年8月以來,監管部門收緊ABS的審批與發行,供應鏈ABS發行規模迅速由6月的1800億下降至10月的僅80億左右,債券融資全面受阻。

另外,前述華南地區投行人士還談到,從終止債券項目分析,不管是小公募還是私募債產品,一方面是由於新的監管政策變化導致。2021年初,交易所和交易商協會參照財政部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級劃分,對債務風險大的地方城投發債加以約束——對於紅色檔暫停發放批文、黃色檔只能借新還舊、綠色檔用途不受限制等。

另一方面,終止項目中,涉及部分區域屬於信用高風險區域,對於高風險區域的增量融資,或也處於嚴格管控的狀態,因此也遭到終止。

(附截至2022年3月3日,年內交易所終止審查債券承銷商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