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

醫藥企業創新藥佈局、破局的方向有哪些呢?3月1日,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所長助理、生物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杜向陽在華夏大健康™2022全國兩會醫療醫藥產業研討會上表示,資本助力極大拓寬了創新藥企業融資渠道,同時創新藥也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內創新藥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多機遇與挑戰,未來企業創新轉型,可以根據企業特色和自身優勢,進行前瞻性平臺或技術的佈局。

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華夏時報社於3月1日在京舉辦華夏大健康2022全國兩會醫療醫藥產業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邀請了行業相關部門領導、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行業資深專家學者、企業高管等共聚一堂,深入探討了醫療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主要問題與挑戰,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杜向陽表示,國內創新藥研發週期較長、投入很大,離不開資金和資本的支持。慶幸的是科創板開通之後,無論是給創新藥還是創新器械企業都提供了一個很大的便利的融資渠道。在資本的加持下,國內創新藥確實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創新藥也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研發端來看,包括縮短審批審評週期等等一系列政策,支付端來看,仿製藥集採確實給醫保資金節省了上千億的資金體量,這給創新藥騰挪了很大空間。創新藥在上市之後,在整個市場準入的環節,國家也確實給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包括通過談判准入的方式,加速了創新藥市場的准入,實現了創新藥快速放量。

創新藥目前整個研發模式也越來越多,過往更多的是通過自主研發來實現創新藥的突破,現在企業也是通過更多維度來實現創新藥的佈局,或者彎道超車。比如企業通過引入(licence in)的方式可能是補充企業研發的一個短板,產品授權輸出(license out)是國內創新藥企業實力的見證,企業通過產品授權輸出的方式走出去,來實現創新藥的出海;同時也獲得可觀的里程碑付款,可以說是創新藥“補血”非常有效的策略。此外,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通過研發外包、生產外包這一類企業實現一個創新藥佈局的加速。這幾年CXO行業也是受益於整個產業轉型創新,同時CXO企業通過賦能藥企轉型創新。

杜向陽表示,創新藥發展過程也面臨三大挑戰。創新藥跟基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因爲目前現在國內的企業跟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相對來說不多,上游的基礎研究是對下游藥物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意義。這是國內創新藥行業發展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國內現在對於整個創新藥的佈局,更多的還是一個快速跟隨的模式,以PD-1爲例,說明研發內卷還是非常嚴重,更多的是研發靶點重複性的工作比較多,前三到五家獲批之後,後續的玩家很難實現上市,這給中小企業研發也會帶來一些挑戰,未來整個研發可能要更加聚焦一些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差異化的佈局。

第三個挑戰是關於創新藥出海,像過去一個月PD-1在美國申報出海確實遇到了一些挫折,這個既是挑戰,其實也是機遇。因爲FDA關於腫瘤創新藥在美國實現申報也好、上市也好,更加明確了方案,從方案的審批到藥物對照的選取,包括跟FDA密切的溝通,把整個出海路徑明晰了,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好事,對創新藥出海可能是一個機遇。

創新藥佈局也好、破局也好的方向有哪些呢?杜向陽認爲在這個時點,企業的佈局更多的還是要考慮到一些前瞻性,因爲可能五年前的PD-1與現在的PD-1其實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前瞻性的佈局跟5年後、10年的佈局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些前沿性的技術也好、平臺也好,可以根據企業的特色和自身的優勢做一些嘗試,包括ADC、雙抗、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等……

杜向陽建議,在整個二級市場有更多的投融資助力,或者更多的政策支持創新藥的發展。同時,針對醫保支付端,也是希望相對更寬鬆的醫保支付環境,這個環境希望是一個良性的環境,同時也能夠對於整個創新藥發展是一個良性的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