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業週期性大幅波動使豬農叫苦不迭,“賺一年賠一年”的尷尬情況反覆發生。“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兩難問題怎麼解決?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積極推動豬肉市場消費升級,支持豬肉加工製品研發創新和豬肉消費場景創新,鼓勵中外企業合作,引進海外先進豬肉食品加工技術,持續提升豬肉製品品質。

劉永好說,作爲豬肉消費和生產大國,我國每年要出欄約6到7億頭生豬,才能保障全國人民對豬肉的基本消費需求。在市場與調控的雙重引導下,生豬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現已進入關鍵時期。

爲確保中小養殖戶健康發展,劉永好建議,推動豬肉市場消費升級。政府應加強正面宣傳和引導,支持豬肉加工製品研發創新和豬肉消費場景創新,例如豬肉製品在火鍋、燒烤餐飲業態的應用,培根在家庭早餐、零食消費場景的應用等。鼓勵中外企業合作,引進海外先進豬肉食品加工技術,持續提升豬肉製品品質。在市場渠道方面,大力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堅決杜絕不合格、“帶病”豬肉進入流通市場,確保老百姓買到放心豬,喫到健康肉。

劉永好還建議,細化和完善豬肉收放儲與進出口調控政策,加強市場預期管理,更有效發揮政策調節作用。加大對養殖企業的金融政策支持,完善豬價保險制度和遠期、期貨交易制度,爲實體生產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風險對沖工具。他也建議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積極採購認證溯源的安全肉,助推產業鏈資源實現真正互通,平抑週期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