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劉飛香表示,去年6月,中國鐵建所屬鐵建重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創造了央企A股分拆上市首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科創板上市、專業設備製造領域募資規模最大等多項科創板紀錄。去年一年,鐵建重工各項經營業績均呈增長趨勢,實現營業總收入95.1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5.0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7.3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74%。去年鐵建重工子企業入選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對於提升企業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談及投資者關係,劉飛香表示,今年擬綜合利用多個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法和手段,建立投資者關係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促進公司透明開放,理順投資者溝通交流渠道。

對於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劉飛香表示,鐵建重工會根據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趨勢,不斷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佈局,推進數智化轉型升級,持續佔領產品智能化高地,拓展市場空間。繼續推進掘進機核心基礎件技術攻關、地下工程裝備數字樣機與數字孿生技術創新、高原鐵路隧道施工裝備研製。

以下爲對話實錄(略經編輯):

澎湃新聞:去年6月鐵建重工在科創板上市,成爲了首單央企A拆A的成功樣本。從中國鐵建分拆並獨立上市,對中國鐵建、鐵建重工來說最大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劉飛香:2021年6月,中國鐵建所屬鐵建重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創造了央企A股分拆上市首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科創板上市、專業設備製造領域募資規模最大等多項科創板紀錄。

分拆鐵建重工上市,是中國鐵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裝備製造板塊,打造“品質鐵建”的重要舉措。在股份制改造和籌備上市過程中,中國鐵建和鐵建重工加快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注重完善公司治理,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爲鐵建重工上市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鐵建重工將以科創板上市爲契機,加速“資本、產業、科技”深度融合,讓更多創新成果產業化,更多產業產品科技化,大力構建“創新型、服務型”企業,堅持走“差異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道路,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澎湃新聞:從近期公佈的財報看,去年鐵建重工經營業績亮眼,營收和利潤都有大幅提升。想請問推動業績上漲的原因有哪些?這些利好因素是否也會延續到今年?如何看待今年經營發展情況?

劉飛香:2月26日,鐵建重工公佈了2021年度業績快報,2021年鐵建重工各項經營業績均呈增長趨勢,實現營業總收入95.1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5.0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7.3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74%。

報告期各項經營業績均呈增長趨勢,主要因爲三大方面。

首先是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在保持隧道掘進機、軌道交通設備等傳統優勢產業穩步增長的同時,高端農機、礦山裝備、智能隧道施工裝備等新興產業實現規模化銷售,高端農機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六行採棉機市場佔有率穩居國產採棉機第一;礦山裝備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00%;智能化鑿巖臺車穩步佔據高原鐵路市場。

其次是市場開拓成績顯著。高原鐵路重點項目已覆蓋公司全斷面敞開式硬巖掘進機、鑽爆法全系列裝備,相關訂單同比大幅增長;公司可變徑TBM和鑿巖臺車成功應用於抽水蓄能市場。

第三是公司科技實力持續增強。2021年鐵建重工研發費用爲6.78億元,同比增長22.53%,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7.12%。成功研製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錦繡號”、國產首臺6m割幅青貯機等27項“國之重器”,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入榜國家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公司《基於智能裝備的隧道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入選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名單,公司“高端智能採棉機製造技術”成功入選中國科協2021“科創中國”突破短板關鍵技術榜。

澎湃新聞:去年鐵建重工的全資子公司中鐵隆昌鐵路器材公司入選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我們知道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給予了一系列幫扶和支持政策。想請問這些專項政策對子公司和集團經營產生了哪些影響?目前您認爲專精特新企業還需要國家在哪些領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劉飛香:2021年,鐵建重工的全資子公司中鐵隆昌鐵路器材公司入選國家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全國中小企業評定工作中最高等級、最具權威的榮譽稱號,是指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對於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以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鐵建重工隆昌公司是國內系列預埋槽道生產商之一、國內大批量配套盾構螺栓生產商之一、國內將專利產品應用於高原鐵路的錨杆生產商之一,成功打造了預埋槽道、管片螺栓、錨杆等特種零部件產品新興板塊。鐵建重工隆昌公司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連續三年入圍“四川省企業創新發展能力100強”“四川機械工業50強”。2019年、2020年,鐵建重工隆昌公司獲評中國鐵建其他業務三級公司效益20強。

聚焦“專精特新”,持續做強做優做大。近年來,鐵建重工隆昌公司產品迭代化、系列化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扣件系統、摩擦材料和特種零部件“一體兩翼”三大產業格局。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上,鐵建重工隆昌公司將以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爲新的起點,朝着更高發展目標邁進。

澎湃新聞:自去年上市以來,鐵建重工在信息披露方面曾多次遭到投資者質疑,鐵建重工也表示希望獲得更多信息披露與合規培訓。請問在加強信批和合規方面,鐵建重工做了哪些工作?

劉飛香:2022年,爲進一步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充分傳遞企業投資價值,公司擬綜合利用多個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法和手段,建立投資者關係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促進公司透明開放,理順投資者溝通交流渠道,從而贏得資本市場更大的信任與支持力度,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提升公司股票價值市場表現,增進上市公司質量。

澎湃新聞:長期以來,鐵建重工聚焦破解“卡脖子”問題,並致力於成爲國家基建系統的行業領跑人。在填補國內乃至世界空白產品方面,鐵建重工有哪些部署和舉措?過去一年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還將在哪些領域發力?

劉飛香:鐵建重工全面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敢爲人先的自主創新精神,差異化科技創新路徑,承擔和參與了7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完全不依賴國外圖紙與專利,聚焦攻克了一大批“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製一系列全球首臺、國內第一的地下工程高端裝備,推動以掘進機爲代表的隧道施工裝備實現了從依賴進口、替代進口到出口海外的大逆轉,走出了一條突出創新引領的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過去一年,鐵建重工推動極限尺寸盾構技術不斷進步,研製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陸續出產多臺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研製國產最小直徑土壓、泥水平衡盾構機。先後突破超高水壓海底換刀技術,大直徑土艙壓力平衡控制技術,大範圍錨杆鑽機支護技術,超小轉彎設計施工技術等。通過精準制定產品競爭策略,推出全液壓三臂鑿巖臺車、經濟型礦用一臂鑿巖臺車、經濟型溼噴機等產品,契合了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依託國家科研項目,研發適應高原鐵路的隧道智能型裝備,擴大行業影響力。瞄準行業發展趨勢,推進產品電動化,爲產品轉型奠定基礎。

接下來,鐵建重工會根據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趨勢,不斷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佈局,推進數智化轉型升級,持續佔領產品智能化高地,拓展市場空間。繼續推進掘進機核心基礎件技術攻關、地下工程裝備數字樣機與數字孿生技術創新、高原鐵路隧道施工裝備研製。

責任編輯:是鼕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