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8個算力樞紐節點分佈在東部、中西部地區東數西算

文/張雪

“東數西算”一經推出,馬上破圈,當然也給投資圈帶來了不小的漣漪。 

這首先表現在,二級市場上,相關概念股掀起漲停潮,美利雲等個股甚至連續幾個漲停板,漲幅累計超過50%以上。 

但具體到細分的投資領域,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現在早已不是投資“東數西算”的最佳時機,利好持續刺激下,這樁生意沒有看起來那麼美好。 

一方面在於,不止一位從業者認爲,這次國家啓動“東數西算”短期內確實助長了資本在該領域的熱度,但由於在技術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實行業是進一步迴歸理性,變得更專業了。

比如就有投資人告訴我,“數據中心行業本身具有重資產、長週期的屬性,疊加東數西算實際上要面對的是業務與數據的跨省遷移,其驗證週期一定相對比較長”。

與此同時,不少相關從業者也表示,此次“東數西算”不光是東西部數據和算力的再調配,也將從根本上重塑產業秩序。 

而另外一方面, “東數西算”覆蓋的投資領域,也是以往數年所提倡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兩者有很大的重合,一家投資機構直接對我表示,“十年前已經投過一輪了,這次並不會參與高競價”。 

僅就目前“東數西算”公認的投資標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來看,本質是數字時代的地產生意,同時以服務器爲代表的的算力,以交換機爲代表的的網絡,以硬盤爲代表的存儲等硬件產品,均存在行業格局基本定型,毛利率有限等特點,缺乏想象空間,這注定了“東數西算”投資需要耐心,速效策略不合時宜。

搶跑:“東數西算”早就有?

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所謂“東數西算”,就是將東部經濟發達城市的數據傳輸到西部的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和計算,涉及到數據中心建設、數據傳輸和存儲等領域將迎來一波發展契機。因此,有研報認爲,“東數西算”預計未來5年或將帶動每年千億元的投資,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會達到1:8。 

但實際上,“東數西算”並不是個新概念。 

2020年3月,新基建指明瞭七大領域投資方向,數據中心赫然在列;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就聯合印發了一套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並在12月批覆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等4個節點啓動算力樞紐建設。 

在資本層面,國家級工程在2018年已經開始佈局,今年已經進入到項目落地的階段。近兩年也出現過幾起大額融資。 

比如2020年6月,世紀互聯宣佈獲得黑石集團旗下基金1.5億美元投資,同年8月,秦淮數據集團完成由碧桂園創投領投的新一輪融資。再到12月,浩雲長盛宣佈完成3億美元股權融資。

“東數西算”其實可以算是此前政策的加強。於投資視角,相關標的在過去十年已經被資本關注過。首先是第三方IDC服務商,其次是與之有關的供應商,例如數據中心建設必需精密空調、電源設備,最後是算力、存儲和網絡提供商,更多的投資方向還有待挖掘。 

巧合的是,2月22日,即“東數西算”工程剛剛宣佈啓動之後,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已達成協議向紅杉新基建基金、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及亞洲主權財富基金出售本金額合共6.2億美元於2029年到期的0.25%可轉換優先票據。 

此次領投的紅杉新基建基金,於上月剛剛募集完畢。投中網瞭解到,這一輪融資其實早在商榷,只是恰好趕上政策發佈。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數據中心領域,機構每年的重點都會發生變化,過去一年,機構基本只看北上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宏觀上,當前我國數據資源83.7%集中於“胡煥庸線”以東,相應地,我國數據中心部署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 

同樣,萬國數據此次融資也印證了這樣的投資邏輯,其數據中心就基本佈局在一線城市及其周邊,雖然地皮、電力等指標資源較爲緊張,但是不用擔心客戶。

另外,“東數西算”覆蓋的投資領域,也是以往數年所提倡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兩者有很大的重合,一家投資機構對投中網表示,“十年前已經投過一輪了,這次並不會參與高競價”。

洗牌: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少相關從業者對投中網表示,此次“東數西算”不光是東西部數據和算力的再調配,也將從根本上重塑產業秩序。

政策指引直接影響下游產業風向,2022年開年之後,數據中心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之前依靠渠道拿下數據中心的項目或者指標相對容易,但是今年審批覆雜度大大提高,一方面要求有中標方必須擁有數據中心相關從業經驗,能夠保證項目順利落地,另一方面可能還需要做一些客戶指標方面的承諾,總體上更規範化。 

也有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投中網,“東數西算”中對數據中心的架構設計、製冷措施和PUE(電能利用率)指標都提出了嚴格要求,從而也提升了數據中心整體的准入門檻。

比如根據“東數西算”的文件要求,東部地區集羣數據中心的PUE必須控制在1.25以內,西部地區1.2以內。 

但現實是,國內一些老舊數據中心的PUE高達在2-3之間,相關機構測算我國數據中心平均PUE在1.59,類似於房地產,數據中心使用週期以十年計算,舊數據中心淘汰也需要一定時間。

此外,在上架率方面,國內也呈現出了東高西低的特徵:華北、華東、華南的上架率在65%以上,西北上架率僅爲33.9%,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國家發展改革委強調,在起步階段尤其要明確綠色節能、上架率等發展目標。比如,集羣內數據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要達到65%以上。

由此可見,“東數西算”政策的導向是將需求分成兩大類,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將主要滿足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比如,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頻通話、人工智能推理等,西部樞紐主要承接後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業務。

“但這並不意味着,西部樞紐僅僅只能作爲存儲中心存在,它同樣要解決東部算力不足的問題,”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在他看來,“東數西算”的最終目的,是系統化合理佈局數據中心資源,實現全國數據中心的一體化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優化網絡架構、打造多條連接東西部數據中心節點的大帶寬、高質量、低時延直連網絡通道,重點推動數據中心與網絡、雲、算力、數據要素、數據應用和安全等協同發展。

押寶:板凳或坐十年“熱”

板凳或坐十年“熱”。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中心投融資市場2020年投資達到3000億元,未來3年將增加1.4萬億元。 

不止一位從業者認爲,這次國家啓動“東數西算”短期內確實助長了資本在該領域的熱度,但由於在技術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實行業是進一步迴歸理性,變得更專業了。 

在一個具有很大確定性的賽道,投資者不僅要拿得準,還要拿得住,是推高估值攫取短期收益,還是細水長流獲取長期價值,被投企業大多會選擇後者。

具體到細分領域,有投資人告訴我們,在具體看項目時,會主要關注四個核心要素:指標、土建(包括土地和地上已有建築物),機電和客戶。

目前,機構收項目基本上分兩類:綠地項目和成熟項目。其中綠地項目是指項目指標或者土地區域,成熟項目則是機房建好正在招商或者有一小部分客戶的項目。對於機構來講,更傾向於成熟項目,頭部機構更喜歡超大型項目,比如黑石這種最低的項目體量也要有30兆瓦。

今年市場上還有一些存量型項目,有的是多年前已經蓋好的,機房相對老舊,涉及到二次改造和升級。一線從業者對投中網表示,這些項目可能會在城市中心地帶,因爲資源稀缺,現在估值非常高。

這也就涉及到了數據中心項目的估值方法。據悉,一線城市的數據中心,機構收項目差不多能給到12倍左右,最多到13倍。二線城市成熟的項目會給到10倍以內,基本是8~10的區間。 

與此同時,敏銳的投資者也開始去西安、成都等新一線城市進行佈局,但相對於一線城市來講,這些地方還要面對缺少客戶的挑戰。 

進一步明確和嚴格的技術要求,在提高數據中心的基本線外,也將“東數西算”的落地週期拉長。 

有機構人士認爲,“數據中心行業本身具有重資產、長週期的屬性,疊加東數西算實際上要面對的是業務與數據的跨省遷移,其驗證週期一定相對比較長”。 

且由於“東數西算”相關文件還處在綱領階段,具體細則和要求還有待完善,因此也有分析認爲真正屬於投資機構的基本面投資機會還未出現。

從信息通信、IT設備製造、基礎軟件,到土建工程、綠色能源供給,數據中心的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投資規模大。 

不同領域的行業格局基本清晰,投資機構也傾向於找尋頭部企業進行投資,創業型廠商機會不大,而且一些有着資源稟賦的國企央企入局,也壓縮了市場空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數據中心市場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競爭階段,但數據中心的投資熱潮,並不會大批量、高強度地釋放出新的利潤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