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房地產政策基調:九年來有哪些異同?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房地產政策歷來備受關注。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保障好羣衆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這也是繼2018年以來,第4年重申“房住不炒”的基調。

除了“房住不炒”外,回顧近9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政策的表述,因城施策、保障合理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幾乎貫穿始終。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還連續兩年提及“推進房地產稅立法”,但在隨後的2020年、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沒有涉及房地產稅。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試點期限爲五年。

2021年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又再次提及“做好房地產稅試點準備工作”。

資料: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住房問題的表述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4處提及住房問題。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保障好羣衆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6處提及住房問題。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便民、無障礙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0處提及住房問題。

工作回顧中提到: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改革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更好解決羣衆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羣體基本居住需求。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等生活服務設施。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爲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5處提及住房問題。

工作回顧中提到: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三四線城市商品住宅去庫存取得明顯成效,熱點城市房價漲勢得到控制。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更好解決羣衆住房問題。啓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羣衆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20處提及住房問題。

工作回顧中提到:分類調控房地產市場。支持農民工在城鎮購房,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房地產去庫存取得積極成效。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因城施策去庫存。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範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爲,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羣衆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8處提及住房問題。

工作回顧中提到: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萬套,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1萬套,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戶,一大批住房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十二五”時期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4013萬套,上億羣衆喜遷新居。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適應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範圍。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5處提及住房問題。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穩定住房消費。

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範圍。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爲公租房和安置房。對居住特別困難的低保家庭,給予住房救助。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5處提及住房問題。

當年重點工作任務: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

完善住房保障機制。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爲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爲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各級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建設質量,保證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機制,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讓翹首以盼的住房困難羣衆早日遷入新居。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