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烏克蘭局勢持續,國際油氣價格就可能高位運行一段時間。

後疫情時期供需時空錯配推高了國際油氣價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世界各國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造成居民出行需求大幅度下降,企業被迫停工停產,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活動受限,全球油氣需求暴跌。在疫情放大庫存危機、油氣存儲成本飆升以及期貨交割合約臨近的多重壓力下,國際油價呈現斷崖式下跌,美國WTI原油價格一度跌至10美元以下,2020年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格更是出現史無前例的每桶-37.63美元。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全球各國經濟逐漸復甦,推動了復工復產和交通運輸復甦,迅速增加了全球油氣需求。油氣價格從低位開始觸底反彈,布倫特原油價格從2020年11月的約40美元上漲至2021年7月的約78美元,上漲幅度高達95%。最近幾天,國際油價延續漲勢。3月2日布倫特原油漲幅3.44%,報110.91美元/桶,創下2014年以來最高。

全球石油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具體可以歸結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後疫情時代,油氣需求反彈的速度遠超供給提升的速度。疫情期間,各國政府均出臺了一系列拉動消費的措施。新冠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後,經濟復甦加速,導致油氣需求增長迅速。但是,油氣的平穩供給需要勘探、開採、運輸、煉化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協調合作,因此油氣供給能力的恢復速度相對較慢。此外,疫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損壞油氣供應鏈,導致港口物流不暢等,難以快速恢復的運輸能力也制約了油氣供給能力的提升。

第二,低碳能源轉型及低油價背景下的石油行業投資大幅縮減,也客觀地降低了油氣供應能力。在全球碳中和進程中,需要對這一點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爲了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各國積極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國際大型油氣公司紛紛響應,逐步停止或減少新的化石能源投資。碳排放約束下,市場將資金匯聚於綠色投資,並大幅縮減油氣行業投資。近年來,一些世界老牌油氣公司開始入局新能源產業,既是積極響應低碳發展的號召,也是爲了緊密跟隨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的新能源發展前景。另外,疫情之下油氣價格低迷導致的油氣投資相對停滯、油氣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供應鏈錯亂等行業窘境,使得油氣供給能力無法在短期內快速恢復。

近期,烏克蘭局勢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承認烏克蘭境內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俄羅斯在全球石油生產中佔據着重要地位,2021年俄羅斯石油產量約佔到全球石油產量的11.7%,而烏克蘭又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能源的重要通道,因此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推動了油氣價格的新一輪上漲。

油氣作爲全球最大的能源供應來源(目前約佔全球能源總需求的56%),不僅具有戰略屬性而且極易受地緣政治衝突的短期影響。歷史上地緣政治衝突總是推動油價短期大幅度上漲,尤其是涉及比較重要的產油國時,此次也不例外。烏克蘭局勢導致的地緣政治風險,短期內會使市場對油氣生產與供給產生擔憂,而期貨市場往往又會放大擔憂,進而導致油氣價格快速上漲。

隨着近日美國針對俄羅斯煉油廠的制裁及出口禁令開始生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逼近每桶120美元,創下近10年來最高水平。俄羅斯是歐佩克+的重要參與國,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產油國。2021年,俄羅斯的平均原油產量高達1050萬桶/天。俄羅斯在原油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使得烏克蘭局勢對全球油氣供應的影響更爲明顯。

隨着烏克蘭局勢的惡化,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出臺了更爲嚴厲的全面制裁措施。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與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發表共同聲明,宣佈禁止俄羅斯部分銀行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對此,俄羅斯可能早有準備。在當前高昂的油氣價格和高通脹情景下,西方國家會盡量避免因制裁而導致俄羅斯油氣出口受到影響。事實上,美國也多次說明油氣不在制裁範圍中。此外,俄羅斯應該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例如,將交易遷移到自己的跨境支付網絡SPFS以及其他雙邊油氣貿易安排,以應對SWIFT制裁的影響。但是,從歷史上看,SWIFT制裁曾經使伊朗喪失近50%的石油收入。儘管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雙方都不願意俄羅斯油氣出口貿易被烏克蘭局勢影響,但在現實情況中,完全不受影響基本上不可能。

2019年,俄羅斯能源(主要油氣)出口佔出口貿易總額的62%。SWIFT制裁將影響俄羅斯的油氣出口,進而對全球已經高昂的油氣價格火上澆油。當前已經高企的油氣價格將進一步上漲,並且有可能持續高位運行一段時間。SWIFT制裁的落地將影響俄羅斯能源(包括其他大宗商品)進出口,造成供給缺口而推動油氣價格上漲。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表明,預計2022年四個季度歐佩克的剩餘產能分別爲422萬桶/天、408萬桶/天、375萬桶/天和374萬桶/天,遠低於俄羅斯的平均原油產量。閒置產能的下降也會影響歐佩克穩定原油市場的能力。當然,短期內各國可以通過釋放石油儲備對沖影響,但如果烏克蘭局勢持續時間較長,這一措施的作用會比較有限。

綜上分析,新冠疫情暴發造成的油氣市場嚴重“供過於求”和後疫情時期油氣市場的“供不應求”是去年國際油氣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根本動因。而近期油氣價格的持續上漲,則主要源於市場對於烏克蘭局勢帶來的供應擔憂和SWIFT制裁對俄羅斯油氣出口將造成的實質性影響。前者反映了疫情影響下的石油供需時空錯配問題,後者則更多映射了市場對地緣政治衝突導致油氣供應短缺的悲觀預期。只要烏克蘭局勢持續,國際油氣價格就可能高位運行一段時間。

(作者系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