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處於長江主軸黃金水道的中間點,具備天然的地緣優勢。設立武漢期貨交易所,聚焦綠色資源及航運相關產品的期貨交易,對豐富金融業市場主體,做大金融總量,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帶來了《關於設立武漢期貨交易所的建議》,繼續爲推動武漢及中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從2014年開始,武漢經濟總量在萬億元規模上持續攀升,一直位居內地城市前十,越來越成爲海內外高端資本集聚的焦點城市。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武漢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93%;本外幣貸款餘額4.0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77%,貸款餘額首次站上4萬億元。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序發展,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91家,證券交易總額超10萬億元。

閻志認爲,武漢區位優勢顯著,科教資源雄厚,產業體系完備,設立期貨交易所有必要、有基礎、有條件。“近年來,武漢市被賦予了一系列國家戰略和重大改革試點任務,在中部崛起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雙循環’格局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展現了不凡的作爲。”閻志表示,國家重大戰略和改革試點任務的實施,客觀上需要武漢在資本市場改革創新上開展新探索,作出新貢獻。

事實上,武漢在資本市場金融改革創新方面進行了長期探索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武漢金融市場進一步創新求變,率先在全國成立了第一家產權交易中心、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第一家專營有價證券金融機構,推進第一家商業公司上市融資,就推動證券期貨交易先後進行了多次探索實踐。

閻志表示,多年來的實踐與探索爲武漢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奠定了基礎。同時,交通區位優勢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爲武漢設立期貨交易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武漢交通便利,是內地最大的鐵水公空綜合交通樞紐。以武漢爲圓心,以1000公里爲半徑,可覆蓋中國10億人口和90%以上的經濟總量。另外,武漢已開通60多條國際及地區航線,可直飛倫敦、巴黎、莫斯科、舊金山、悉尼、開羅等世界五大洲城市;中歐(武漢)班列開行9年來,已覆蓋30多個國家70多個城市,成爲連接亞歐大陸之間的經濟紐帶。

人才方面,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擁有92所高校、130多萬在校大學生,向全國全球培養、輸送了大量金融人才。同時,武漢擁有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國華人壽、光大金融租賃等法人金融機構總部31家,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類金融機構總部、地區總部共計659家。

“武漢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資本聚集輻射的中心;產業體系完備、升級加速,有利於發揮資本核心作用;科技、人才優勢突出,有利於引領科技金融,破解體制障礙。這些都爲武漢資本市場創新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閻志說。

閻志建議,優選交易品種,擴大交易種類,以大宗商品、農產品、水產品爲主要交易對象,建立起電力、水能、林木、水域產品等多種綠色資源,以及消費品指數、物流指數、長江航運指數等爲標的的全國性期貨交易市場,優化金融供給,賦能實體經濟。這對發揮武漢商貿物流產業優勢,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區域金融中心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於推動武漢乃至中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