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過去的一段路走得非常好,不要由於電池原材料價格的無序增長,破壞了當前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是今年最大的挑戰。”徐和誼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芳,左茂軒 北京報道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提交了《關於加大力度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建議》、《關於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伍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提案》、《關於通過稅收改革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的提案》、《關於推動製造業實施大規模綠色低碳化改造的提案》等四項提案建議。

2002年加入北汽、2006年起執掌北汽的徐和誼,在2020年7月卸任了在北汽的相關職務,但作爲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徐和誼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繼續爲推動中國製造業及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徐和誼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提交的《關於通過稅收改革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的提案》中提到,目前,我國汽車需求有很大的潛力,消費有很大的空間,建議對汽車消費稅、汽車購置附加稅適當進行改革和調整,以此調動起地方政府鼓勵汽車消費的積極性,促進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

在徐和誼執掌北汽期間,北汽是國內最早提出“智能+電動”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傳統車企之一。北汽是中國最早一批擁抱電動化的車企之一,於2011年率先獨立成立了北汽新能源,北汽也是國內最早積極與科技企業深度合作的車企之一,與華爲深度牽手,也與百度深入合作。

從臺前退到幕後,徐和誼仍然非常重視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於中國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道路上遇到的挑戰和機會,保持深刻觀察。

3月4日,徐和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有望繼續實現正增長,貢獻將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

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今年非常嚴峻的問題是原材料的漲價(主要是電池的原材料)。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價格失控,會擾亂整個市場,擾亂產業鏈的利益分配。這要引起高度重視,企業要重視,政府有關部門也要高度重視。”徐和誼說。

他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過去的一段路走得非常好,不要由於電池原材料價格的無序增長,破壞了當前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市場環境。

除了電動化,汽車行業發展的另一主流方向是智能化。在徐和誼看來,中國汽車產業想要在智能化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必須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態度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今取得的成績,得益於造車新勢力的推動,也受益於中國領先的科技企業融入汽車產業。

“我希望有更多的帶有智能技術、創新精神或創新能力、高科技人才隊伍以及強大資本實力的企業和團隊,儘快融入到汽車行業當中。只有這樣,中國汽車智能化之路,才能走得成功、走得更快。”徐和誼說。

原材料價格上漲需要高度重視

《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去年,中國汽車市場恢復了正增長,2022年還會延續正增長態勢嗎?

徐和誼:去年實現正增長,和整體經濟發展形勢緊密相關。我判斷今年仍然會正增長,但增長的幅度不會太大。乘用車增長的幅度可觀,遺憾的是接下來商用車可能還會有一定跌幅。乘用車實現正增長,其中傳統車的貢獻不大,貢獻主要來自於新能源汽車。我估計新能源汽車肯定要突破500萬輛,也許能夠達到近600萬輛,市場佔比非常可觀。現在,80後、90後已經成爲消費主體,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更喜歡並樂於接受新能源汽車,特別是中國民族品牌的車。

《21世紀》: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徐和誼:芯片短缺的挑戰還會繼續,但它不是新問題。今年新能源車企面臨的更嚴峻的問題是原材料的漲價(主要是電池的原材料)。如果繼續這麼下去,價格失控,會擾亂整個市場,擾亂產業鏈的利益分配。這要引起高度重視。

企業要重視,政府有關部門也要高度重視。當然,“市場那隻手”是最終決定因素,但是在這種特殊時期,我覺得“政府這隻手”該出也得要出。最近,新能源車普遍出現了漲價的態勢,這纔剛剛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過去的一段路走得非常好,不要由於電池原材料價格的無序增長,破壞了當前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是今年最大的挑戰。

《21世紀》:你覺得原材料漲價對產業的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

徐和誼:現在苗頭已經起來,如果大家不重視,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並且,一旦價格漲上去,就很難降下來,或者只是下降一點點。電池製造企業現在的壓力非常大,價格混亂之後,體系就會遭到破壞,而現在資源又很緊俏。我希望政府能夠快點站在戰略的高度來協調這件事情。

《21世紀》: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你對此有沒有一些想法和建議?

徐和誼:這需要各方努力,我希望政府的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能夠立即採取果斷措施,要合理地引導價格。

《21世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呈現出“高”、“低”兩個細分市場快速增長的特點。三四五線城市、農村市場的消費者對小型電動車的需求很大,如何看待這一細分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潛力?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對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徐和誼:三四五線城市及農村地區電動車市場很大,現在也纔剛剛開始,後頭還會有大的增長。目前出現的困難,是因爲電池原材料價格對經濟型純電動車帶來的影響更大。經濟型電動車的價格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非常強烈,一兩千元的價格變化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當然這是目前的情況,我相信難關能夠過去。

《21世紀》:去年汽車出口表現特別好,今年大家也是信心滿滿,但是近期一些國際局勢的動盪,會對汽車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徐和誼:我國汽車出口的態勢非常喜人,其中更爲可觀的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逐步顯現,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造車,都做了很大的貢獻。

今年地緣政治的問題短期內會有影響,但不會對全年出口構成很大影響。我認爲,今年汽車出口仍然會延續去年的態勢,會有較大的增幅。

“新能源汽車向‘上’看,更要向‘專’看”

《21世紀》:近兩年,國內出現了一批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這個細分市場現在是否過於擁擠?

徐和誼:最近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高端品牌的推出有點“一窩蜂”似的上來了,這是一個可喜的局面,這也證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向上走的步伐在加快。

但是,中國市場很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樣很大,還有很多空白。現在大家都往高端看,但是我覺得更需要往“專”看。

“專”指的是更特定的細分市場,實際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很多未開墾的處女地,中國電動車產業巨大的優勢就是巨大的市場潛力,如果往細分上走,可能路會更寬廣。

《21世紀》:去年,國內又出現了一批新的造車玩家,也有一些新的模式出現,例如滑板底盤。對此,您怎麼看?徐和誼:下一步,在技術領域,滑板底盤將是一個大轉折。一旦滑板底盤技術成熟地推出來,將對電動車帶來革命性的技術進步。滑板底盤和換電技術結合起來,對於成本、充換電、電動車新產品推出的週期,都會帶來革命性的進步。

《21世紀》:更多的新勢力造車還在積極的湧入,造車的門檻會不會越來越低?

徐和誼:我覺得門檻不會低,但是門檻會越來越專,技術的門檻會越來越專業。

《21世紀》:有觀點認爲未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會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分之一是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勢力造車,三分之一是中國本土的傳統車企、三分之一是合資車企,您對這種“三分天下”的競爭格局有怎樣的判斷?

徐和誼:我很早也是這樣一種觀點。不包括傳統燃油車,圍繞着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我非常同意“三分天下”的說法。不過,現在從發展態勢、技術進步的速度來看,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下,新勢力造車進步的速度可能會更快一點。

中國汽車智能化之路需要多方融合

《21世紀》:當下科技巨頭正跨界進入汽車行業,您怎麼看待小米、百度、華爲等科技企業對中國汽車帶來的變化和衝擊?

徐和誼:假如沒有新勢力造車、沒有跨界企業的融入,我覺得今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會大打折扣。新勢力造車、高科技互聯網企業的融入,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非常積極向上的創新局面,使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反過來促使傳統造車企業“大幹快上”,更健康地快速往前走。

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是智能化,我希望有更多帶有智能技術、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隊伍以及強大資本實力的企業和團隊,儘快融入到汽車行業當中。

中國汽車要幹好智能化,必須走這條路,需要智能化及智能技術、專業的人才隊伍、較強的創新能力、再加上雄厚的資本,很好的融入汽車行業。只有這樣,中國汽車智能化之路,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成功。

《21世紀》: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您覺得傳統車企如何才能保持自己在行業中的“靈魂”和主導地位?

徐和誼:我們需要跳出單一企業的視角,從行業的角度、大的戰略角度宏觀地看待這個問題。以中國汽車產業目前的能力,原有的傳統隊伍很難達到世界水平。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汽車產業也必須多方合作,路才能走得通,閉關自守不可能走下去。

《21世紀》:如何看待自動駕駛在中國的商業化前景?

徐和誼:我覺得自動駕駛“在乘用車領域要小步穩走,在商車領域要大步快走”。

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的潛力巨大,對經濟發展等各方面貢獻來得非常直接。例如,礦山、碼頭、大的物流體系等特定的場景,推廣高智能化的自動駕駛非常迫切,在這些場景技術也相對更安全、更成熟。

乘用車領域要“小步穩走”,因爲目前技術、法規、配套以及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等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具備,也沒有那麼急迫,我認爲需要合理科學地穩步推進。

(作者:何芳,左茂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