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針對科技創新賦能農業現代化,助推鄉村振興實踐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提出建議稱,要持續引導科技創新成果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落地實踐,大力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建設。

我國農業市場巨大,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前景極其廣闊。張學武介紹生豬養殖領域的案例稱,受豬價低迷以及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養殖行業上市公司2021年普遍出現鉅額虧損。豬週期的本質是供給與消費的失衡,而大數據的應用可以爲破解豬週期提供很好的工具。

張學武建議,以生豬養殖爲切入點,深入推進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提升數據分析應用能力,探索建立追溯管理與風險預警、應急召回聯動機制,加強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共享、安全等標準體系建設,爲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此外,他建議,結合我國國情,建設一批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植物工廠,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集成應用。

2020年9月,中國宣佈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國家“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我國各產業正向低碳、綠色方向轉型,農業也亟待轉型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體系。

張學武認爲,發展綠色低碳農業,對我國碳中和目標的穩步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發展綠色低碳農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綠色低碳農業穩步發展;依託科技創新,助推綠色低碳農業減排增效;調動各方資源,賦能綠色低碳農業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