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金融披露,截至目前,公司連續12個月非重大訴訟、仲裁的涉案總金額約16.33億元

因項目延期交付,中天城投被恒大集團旗下公司恒大人壽告上法庭。

中天金融3月3日發佈關於公司的重大訴訟公告。公告顯示,中天金融全資子公司中天城投集團貴陽國際金融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貴陽國際金融中心”),近日收到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的《傳票》,稱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恒大人壽”)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對貴陽國際金融中心提起訴訟。截至公告披露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尚未開庭審理。

訴訟請求顯示,貴陽國際金融中心應向恒大人壽支付或返還資金共約22.2億元,包括返還總交易價款19.16億元,支付違約金2.87億元,支付資金佔用費,支付2021年第三季度資金佔用費的逾期付款違約金以及退還原告已支付的專項維修基金約1772萬元。另外,中天城投就上述訴求向恒大人壽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同時,中天金融披露,截至目前,公司連續12個月非重大訴訟、仲裁的涉案總金額約16.33億元。

公告顯示,2020年9月,貴陽國際金融中心與恒大人壽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貴陽國際金融中心一期商務區1號樓投資協議》等,約定由恒大人壽購買貴陽國際金融中心開發的金融中心一期商務區項目一號樓6層至51層(不含避難層)辦公物業和53層至79層酒店及酒店式公寓物業,總交易價款合計人民幣19.16億元。

根據中天金融的半年報,旗下地產公司中天城投的半年營收爲40.79億元,因此單筆19.16億元的交易對公司來說絕非小數目。爲何貴陽國際金融中心會陷入“未能如期交房”導致的合同違約?從公司最近的連發公告中,可以看出這可能跟公司“缺錢”較嚴重有關。

出售地產回籠資金遭延期支付

中天金融因違約被起訴,而中天金融此前出售旗下資產希望回籠資金,卻也遭買方違約。

中天金融2月8日發佈公告更新關於出售中天城投集團100%股權的進展。根據公告,中天金融於2021年8月30日審議通過了擬將中天城投100%股權轉讓給佳源創盛,並於2021年12月1日正式簽署轉讓協議,以89億元價格轉讓中天城投100%股權於佳源創盛和上海傑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約定,股權轉讓款按三期支付。目前,第一期股權款15.8億元已支付。而第二期股權轉讓款29.59億元,原本應在《股權轉讓協議》獲得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2021年12月20日)的十個工作日內支付,但未按期支付。

中天金融1月6日公告稱,尚未收到第二期股權轉讓款。2月8日,公司公告顯示,中天金融已於19日發催告函,請買方在15日內支付第二期款項。買方1月29日覆函表示,將於2022年3月28日前支付約定的第二期股權轉讓款。2022年6月28日前分三期付清第三期,也即43.61億元股權轉讓款。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剩餘股權轉讓價款的延期支付,對公司經營資金規劃造成了一定影響。且由於中天城投股權交割條件尚未成就,中天城投仍爲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子公司。

據瞭解,爲緩解流動性壓力,中天金融已將中天城投89%股權質押給平安銀行惠州分行,目前中天城投100%股權均已質押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8月,該公司決定轉讓中天城投給佳源創匯時的作價是180億元,3個月後即降至89億元。而在更早的2018年,中天金融計劃將中天城投作價246億元轉讓給同一實控人羅玉平控制的金世旗控股,後主動終止。

這連續三次“跳水”的價格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中天金融在回覆關注函時表示,中天城投財務數據較2021年6月30日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鑑於此,公司與受讓方商議,將此次交易的審評評估基準日調整爲2021年8月31日。

根據公告數據,截至2021年6月末,中天城投未經審計的歸母淨資產150.30億元,此前擬定的初步交易價格180億元,較中天城投6月末歸母淨資產溢價19.75%。截至2021年8月末,中天城投經審計的歸母淨資產64.06億元,最終交易價格89億元,較中天城投8月末歸母淨資產溢價38.93%。

公開資料顯示,中天城投即是中天金融的前身,2006年中天城投變相借殼上市後,業績一度穩步增長。2013年至2016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10.81億元、16.04億元、26.07億元、29.39億元。即使到最近2年,中天城投儘管增長乏力,但仍是中天金融旗下利潤主要來源。

中天金融2020年年報顯示 ,當年中天城投實現營業收入63.92億元,淨利潤12.83億元,分別佔中天金融當期營業收入比爲27.26%和180.7%。到2021年上半年,雖然同期營業收入只增3.7%爲47.26億元,淨利潤實現6.6億元,但兩者分別佔中天金融當期合併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比重的23.98%和142.55%。

儘管是利潤主要貢獻者,但中天城投還是被公司轉讓。事實上,中天金融的轉型早就開始,2015年,或爲響應貴州省“引金入黔”戰略,又或察覺到房地產行業將發生大改變,中天城投開始引入券商和保險,並將公司名更改爲中天金融。

在此前給深交所的回覆中,中天金融表示,出售中天城投,有利於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有利於優化資產結構和財務結構,有利於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並強調,交易完成後,公司將聚焦於保險、證券金融行業領域,不斷加強金融子公司風險管控水平,提升盈利能力。

從2015年更名爲中天金融開始,公司開展了一系列收購金融資產的行動,但上述行爲並未爲公司的業績帶來正向幫助,尤其是被外界稱爲“蛇吞象”的併購華夏保險的舉動,更是將公司拉至流動性危機的邊緣。

70億元定金被“深套”?

在戰略上計劃將金融調整爲後續主營業務的中天金融,最爲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對華夏人壽股權的收購。

2017年11月,中天金融發佈公告稱,公司或指定的控股子公司,擬支付現金購買北京千禧世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華夏人壽21%—25%股權,交易定價不超過310億元,先付定金10億。其後12月,雙方簽訂補充協議,定金增至70億元。中天金融依據協議及雙方協商的時間及交易進程支付了定金70億元。

據該公司年報數據,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合併報表中,中天金融淨利潤相加也才71.69億元。而70億定金,相當於三年的淨利纔夠支付。

但此筆有望改變公司主營業務的收購,卻未如計劃般順利進行。直至公司3月4日最新公告顯示,雙方還尚未簽署正式的轉讓合同或協議,具體交易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收購事宜仍未形成最終方案。

公告顯示,因觸發接管條件,銀保監會於2020年7月派駐接管組,對華夏人壽實施接管,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止。但到2021年7月,接管期限再被延長一年,從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

70億元定金的佔用,對中天金融資金的流動性帶來極大影響。據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76.61%。除2017年略降之後,負債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至2021年三季度止,資產負債率分別爲80.67%、82.68%、84.36%和86.62%。

同時,合併後賬上貨幣資金逐年走低。2015年至2020年,公司合併後賬上貨幣分別爲83.33億元、96.5億元、76.55億元、48.63億元、48.53億元和44.24億元。

2021年公司前三季度,公司短期負債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爲271.5億元,但合併後賬上資金爲28.21億元,雖還有交易性金融資產264億元,但考慮到“資金受限”和“是否能立馬變現”等問題,中天金融在償債方面存在較大壓力。

中天金融2015年至2020年資產負債率情況(%)

經營業績數據大變臉

買賣均不太順利的中天金融,在自身業務經營上也大變臉。該公司近日發佈業績預告稱,預計2021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5億元至40億元,同比下降537%—799%;扣非淨利潤虧損24億元至39億元,同比下降2158%—3411%。

公司在公告中稱,業績變動原因,主要是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本期結轉的房地產銷售收入結構與上年同期結轉銷售收入的結構差異等,導致當期房地產銷售毛利下降。

此外,公司稱,受房地產行業等影響,部分金融類子公司經營業務不達預期,其自身投資的資產端業務本年較上年同期相比形成較大的減值損失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深交所對此也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解釋目前的債務情況,並在2月11日前回復。中天金融多次延長回覆時間,目前已延至3月31日。

同時,中天金融的淨利從轉型金融之後一路下滑。2017年至2020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爲20.82億元、14.67億元、11.08億元和5.7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9.18%、29.53%、24.41%和48.40%。到2021年年中,公司淨利同比下降93.71%至4097萬元。

中天金融2017年至2020年淨利潤(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