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二庄村田间,村民在给小麦配土起垄,为小麦灌溉做准备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我国历来将粮食生产当作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2022年,站在粮食“十八连丰”的新起点,中国已经在口粮安全、结构安全、防线安全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确保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好得可持续。

无惧世界风云变幻,粮食安,人心安。中国人的饭碗将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作出郑重承诺。

如此有底气是因为中国做到了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口粮安全状况最主要由供给状况决定,而供给主要由生产、库存和进口三者共同决定。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规模大,足够安全。

李国祥介绍说,我国粮食作物主要由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类构成,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即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超过940斤。根据历史数据,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最大量没有超过600斤。可以说,中国人“年年有余”的祈福语已成现实。

尽管粮库充盈,我国还在部署新的丰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是我们必须确保完成的硬任务。”唐仁健在“部长通道”上立下“军令状”。

为了实现丰收目标,我国的春耕备耕工作已经从南至北次第展开。

此外,春管工作也在推进。受去年秋汛影响,冀鲁豫陕晋5省有1.1亿亩晚播麦,需因地因苗、分区分块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现在,农业农村部已经组织了全系统力量下沉一线、包省包片,深入田间地头,推动集中育秧、大垄密植、种肥同播等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田。

口粮安全也是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建议,应该综合施策,确保粮食产量更上一层楼。

“考核要更加向粮食生产倾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晓春表示,去年已正式实施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和正在提请省人大审议的《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等,正在尝试从法制层面为“多产粮食”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君建议,通过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来保障粮食安全。“从我们在基层掌握的情况来看,精准补贴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精准应该体现在补贴对市场的真实反应上,以及补贴的环节领域拓展上、补贴对象的聚焦上。”李君说。

粮食结构不断优化

把中国人的饭碗装满只是开始,政府还要通过粮食结构的调整,让中国人的饭碗装得更丰盛、更有营养。

“除口粮绝对安全外,世界上还有食物安全的概念,相当于我国广义的粮食安全理念。总体来讲,我国广义粮食安全水平还有待提高。”李国祥说,当前,牛羊肉、奶制品和水果等进口增长较快,说明这类农产品国内生产能力跟不上人们的消费需求。

牛羊肉、奶制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是因为我国饲料粮的供应不足。现阶段,我国大豆等饲料粮严重依赖进口,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农产品贸易逆差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关于大豆等饲料粮供应不足的问题,我国近年来试图通过大豆振兴计划提高大豆总产量。但受制于大豆每亩单产水平偏低的困境,出现了农民因效益偏低而不愿种植大豆的难题。

“现实表明,大豆振兴的根本在于提高其单产。怎样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李国祥说。

良种问题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建议,聚焦种业中玉米、大豆等“卡脖子”品种,明确国家重大课题进行攻坚,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建议,在育种体系内引入纪律监察机制,对品种转化与推广效果进行监管,构建数据造假和三无品种的追溯机制,确保种业政策体系廉洁高效运作。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物种,为我国种业全链自主创新带来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代表委员的关注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种业有能力实现振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说。

吴垠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链产业链不稳定因素日益显现。若饲料粮等农产品进口出现问题,将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粮食结构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为国内最大的用粮饲企,新希望集团已经从节约和增效两方面着手,全力改善中国的粮食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说,新希望将通过育种、饲料配方、养殖方式三个方式降低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利用率,提升饲料使用综合效率,每年提升1%,连续坚持5年,可累计节约粮食约150万吨。

土地防线牢不可破

粮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好得可持续,一定要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了。”唐仁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光发文件、光开会议、光喊口号,一定要采取更严厉、更有力的措施。”

前几年,我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对此,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等。

代表委员也高度关注土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今年提出的建议依然聚焦在黑土地上。“土地质量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民增收、三产融合发展也非常重要。”冷友斌说。

飞鹤的牧场就建在黑土地上。冷友斌对东北黑土地有着尤其深厚的感情。他建议,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对耕地的面积和质量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建议,修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依法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制。

今年,我国还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认为:“森林里有很多农产品,比如竹笋、坚果、肉类等,我们要用科学生态的办法,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提升森林农产品产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凤之建议,科学合理开发我国西部沙漠、戈壁等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决心和魄力。我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百姓手中的饭碗将会端得更牢更好。”李国祥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