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開始前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

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德州恆豐集團高級技師王曉菲,作爲一名從紡織行業走出來的技能人才,能否分享一下做紡織女工是一種什麼體驗?

王曉菲講道,2003年,她從紡織技校畢業後一直從事紡紗工作。爲提升企業生產效率,2007年,她和同事一起經過兩個多月的反覆研究、實驗,創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法。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應用後,一個車間43臺車,每個班的用工減少了6人,產量增加了1噸多,紗線斷頭率降低了近5成,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現在由王曉菲領銜創造的5個操作法,在全國性紡織產業論壇上進行了展示,並在多家企業推廣和使用。王曉菲表示,傳統產業不是夕陽產業,只要堅持創新引領,傳統產業也是朝陽產業,憑藉不斷增強的創新實力,現在越來越多的新型紡織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近20年的車間一線工作經歷,讓她認識到工匠精神既存在於高精尖的產業領域,也在每一個普普通通的車間裏發光彩。

在全國兩會上,王曉菲曾提出加快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積極支持,解決了政策上的難題。通過自主評價,爲1000多人解決了技能等級認定問題,他們拿到了技能補貼,待遇提升了、獲得感強了、幹勁也更足了。作爲新時代的紡織女工,會繼續堅守崗位、傳承工匠精神,用創新和努力擦亮中國紡織製造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