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等共同呼吁,科学评估罕见病用药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宜罕见病药物的医保准入机制,同时加强城市定制性商业医疗保险(普惠险)与基本保险衔接,促进罕见病药物医疗保障可及性,实现“疾病罕见,但待遇常见”。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各类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随着一系列鼓励罕见病新药加速审批上市、医保准入和临床使用的政策相继推出,已有40余种罕见病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部分高值罕见病用药依旧无法被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吴明认为,应科学评估罕见病用药对医保基金影响,通过综合措施,推动更多罕见病等创新药准入,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无法仅靠医保一揽子解决所有罕见病医疗保障问题,平衡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尽管传统的捐赠、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罕见病救治痛点,但因缺乏长效运营机制导致透明度不高,可持续性较弱。近年兴起的普惠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民众参保门槛,我国浙江、成都、广东、山东、上海等多地在相关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绩。

毛宗福表示,普惠险应在明确“基本、主体和兜底”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创新的社商合作,让惠普险成为便利千家万户的“大众医疗健康保险”。浙江经验表明,政府引导可提高参保人对普惠险的信心,通过公共资源、信息平台、政策工具共享可降低普惠险商业运作成本,将资源更有效率地投入在大病、重病的共济方面。

毛宗福建议,要注重顶层设计宏观政策引导,同时鼓励地方有序先行先试,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多元筹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