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欢)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但近几年,氨制冷剂在我国冷链行业的应用受到过度限制,出现边缘化趋势。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带来《关于推动氨制冷剂在冷链行业安全应用》的提案,她建议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氨制冷剂应用的支持力度等。

唐俊杰介绍,相关涉氨责任事故导致社会对氨制冷剂有误解,使冷链行业用户、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谈氨色变”。当前,我国消费不断升级,冷链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冷链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冷库库容将翻一番,达到1.5亿吨左右。过度限制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无疑会严重阻碍冷链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唐俊杰建议,应健全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法规和标准规范。根据氨制冷安全应用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修订符合氨制冷新技术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为涉氨制冷企业规范化应用和监管部门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唐俊杰还建议,提高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要科学、客观地认识氨制冷剂,转变“谈氨色变”的观念;要依法依规对涉氨制冷企业进行监管,推动行业安全健康发展;要准确界定监管责任。

最后,唐俊杰建议,加大对氨制冷剂应用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政策,对新建或改建的涉氨制冷项目应优先立项,并加大比例给予补贴或专项奖励;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要监督地方政府立即停止一刀切的“氨改氟”的错误做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冷链行业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氨制冷安全应用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积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氨、二氧化碳等自然工质领域创新技术和安全应用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