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啓第二場“部長通道”,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接受記者的採訪,回應社會各界關切。

王志剛第一位走上“部長通道”,正值三八國際婦女節,他向全國婦女同胞致以節日的問候,並介紹了科技研發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作用。肖亞慶、李國英分別從公衆關心的6G部署研發、水旱災害防禦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談到今年的重點工作時表示,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拓展科學的認知邊疆,爲技術創新提供源頭活水,是基礎性、前沿性、關鍵性的邏輯起點。我們把基礎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時要讓青年人有更多機會,爲此科技部開闢了專門的青年科學家項目,讓青年科學家能夠早日有機會在科技創新的舞臺上一展身手,推動國家事業和個人成長共同進步。

去年,科技部和全國婦聯一起發佈了支持女性科學家投身科技工作的措施,讓女性科學家在青年項目申請中適當放寬年齡限制。

在談到對企業尤其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時,王志剛表示,要鼓勵企業聚集更多的人才,在產學研聯盟中發揮牽頭作用,帶動更多的大學、科研院所及中小企業一起來搞創新。他同時強調:“對中小企業,重點是怎麼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在專門產品方面有自己的特長,通過科技創新能夠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新冠廣譜藥正在積極研發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科研人員開展了多項科研攻關。王志剛說,中國能夠成功控制疫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科技,“我們始終堅持五大方向開展科研攻關,五個方向包括疫苗、藥物、檢測、動物模型和科學溯源”。

王志剛介紹,在疫苗方面,此前已有3個滅活疫苗、1個腺病毒載體疫苗附條件上市,今年又有1個重組蛋白疫苗附條件上市。另外,還有2條技術路線取得積極進展,一個是mRNA疫苗,已經進入三期臨牀試驗;另一個是DNA疫苗,也進入了三期臨牀試驗。

在藥物研發方面,1箇中和抗體藥已經附條件上市,還有3個小分子藥進入了三期臨牀試驗。此外,還有一些中和抗體藥、小分子藥、中藥,都在積極研發中,表現出很好的前景。

“現在病毒變異很多,一會兒是奧密克戎,一會兒是德爾塔。”王志剛說,正在積極研發廣譜藥應對新冠病毒。另外對於疫苗接種,他表示,通過鼻噴式、吸入式來接種疫苗也正在研究中,現在已有很好的進展。

在檢測方面,王志剛透露,目前最快可在30分鐘內完成樣本檢測,一個集成檢測系統一天可以檢測20萬份樣本,能力大大提高。

今年5G基站力爭超200萬座,提前謀劃部署6G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了5G發展相關情況。從建設規模來看,我國5G網絡是世界最領先、最大規模的,基站總數已經超過了142.5萬座,實際連接用戶也超過了5億。

肖亞慶表示,下一步還要在基站建設上進一步下功夫,今年力爭超過200萬座,打好網絡基礎。同時,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應用場景,方便公衆的工作和生活。此外,鼓勵更多的應用案例、應用場景、應用軟件、應用實踐不斷湧現。

“在發展5G的同時,要考慮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演進技術路線,爲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提前做好部署,這是5G發展的成果,也是5G未來發展的延續。”肖亞慶說。

今年將再培育3000家以上國家級“小巨頭”企業

近年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備受關注。肖亞慶介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成果非常豐碩,從去年數據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佔中小企業的比例雖然不高,但是營收增速、利潤率和發明專利成果佔有量都分別達到了規上工業中小企業的2.2倍、1.4倍和3.4倍。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規模,在已有基礎上,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路徑,增加數量。”肖亞慶指出,今年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準備再培育3000家以上,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以上,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羣體不斷壯大。

他還表示,中小企業佔企業總量中的絕大多數,4800多萬家企業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我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創造的環境,要擴大到廣大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從而支撐工業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初步研判今年汛期我國北部、南部發生洪水可能性較大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部長通道”上解答了公衆非常關心的防洪問題。

他介紹說,我國地理氣候條件特殊,降雨的時空分佈極不均勻,由此帶來的水旱災害多發頻發重發,這是自古以來中國的基本水情。去年,長江、黃河、海河流域漳衛河、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相繼發生洪水,特別是進入秋季,黃河中下游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與此同時,珠江流域特別是東江、韓江流域發生了6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來水量減少七成以上,珠江三角洲城鄉居民供水安全受到嚴峻挑戰。

面對嚴峻汛情、旱情,李國英提到,要堅定目標、堅持“四預”(即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堅守防線。

數據統計,2021年,全國共有4347座次大中型水庫投入攔洪運用,攔蓄洪水量累計達1390億立方米,全國有11座國家蓄滯洪區投入分洪運用,分蓄洪水量13.28億立方米。通過防洪工程體系和非工程體系的共同作用,全國減淹城鎮1494個次,減淹耕地2534萬畝,避免人員轉移1525萬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面對珠江流域6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構築起當地、近地、遠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實施全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梯次補充徑流,抑制鹹潮上溯,確保了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城鄉居民的供水安全。

今年的汛情會怎麼樣?李國英表示,水利部努力將“防”的關口前移,對今年汛期,特別是6-8月份的汛情進行了初步的趨勢性研判。

研判的結果爲:我國北部、南部發生洪水的可能性較大,北部大於南部,中部地區發生乾旱的可能性較大。從流域來看,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黃河中游幹流及支流涇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南部,長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東南沿海諸河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洪水。中部,長江中游、漢江下游有可能發生區域性乾旱。水利部將對今年汛期的汛情進行滾動分析研判預測,並及時銜接相應的應對準備工作。

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保障國家水安全

在談到國家水網重大工程項目時,李國英表示,我國的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由此帶來水旱災害多發頻發重發。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是以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爲目標,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爲重點,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強互聯互通,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水安全保障。

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建設總體規劃重點是把握好“綱、目、結”三要素的謀篇佈局。所謂“綱”,主要是指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幹輸排水通道,這也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所謂“目”,主要是指區域性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和供水渠道。所謂“結”,主要是指具有控制性地位、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資源調蓄工程。

通過“綱、目、結”三要素的科學佈局、建設和完善,建成後的國家水網應具備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功能作用。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