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增加1億股民,股民開戶數快速增長,是當下居民財富加速擁抱股市的最好證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自上交所正式營業來,A股投資者數量首次過億花了近25年,而隨後僅用了6年時間投資者總數就實現了翻倍。

那麼過去的6年時間裏,投資者總數快速增長有哪些原因呢?這些新增的1億股民又呈現出怎樣的特徵?機構的話語權出現什麼樣的變化?記者對此做了一番深入瞭解。

近6年新股民加快入場

自上交所在1990年底正式營業來,A股已經有近32年的發展歷史。今年2月25日,中國結算發佈消息稱,到2022年2月25日國內投資者數量已達20000.87萬,正式突破2億大關。

而之前A股投資者數量首次突破1億的時間點出現在2016年1月21日。也就是說,自上交所正式營業來,A股投資者數量首次過億花了近25年,而隨後僅用了6年時間投資者總數就實現了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來,A股市場雖然不乏結構性牛市,但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能在這樣的行情中把握住機會。從幾大指數的表現來看,近6年來各大指數的漲幅也大多明顯落後於投資者數量的增幅。以上證指數爲例,截至3月4日收盤,2016年1月21日以來,上證指數的漲幅僅爲15.8%。

那麼,爲什麼偏偏在沒有什麼明顯牛市的情況下,最近這6年投資者入場的速度會明顯加快呢?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表示,這主要有4方面原因,“首先,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大關。隨着居民財富逐年增長,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與日俱增。

第二,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推進深化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制度更加完善,新政策、新業務持續推出,優質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增加,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

第三,隨着移動互聯網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投資者能更加便捷地通過線上方式進行開戶、交易及獲得券商提供的金融服務。

第四,新入市投資者呈年輕化趨勢,並逐漸成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年輕一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投資觀念更活躍,對風險類資產的接受程度更高。”

單月新增投資者波峯往往對應市場高點

有分析認爲,最近幾年新增投資者入市速度加快和這些年券商在線開戶的功能持續優化有關,例如,目前不少券商都已經支持7×24小時手機自助開戶。

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發期間,在不少其他行業都在走低的情況下,券商的新增投資者數量卻逆勢增長。這一方面緣於當時市場整體走強,此外,券商開戶的無接觸化也爲投資者入市提供了便利。投資者吳小姐日前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發期間,自己居家辦公閒暇時間較多就首次開了證券賬戶,當時自己是用手機開的戶,不用去營業部現場。

2016年以來單月新增投資者數量變化

事實上,回顧這6年以來各月新增投資者數量的變化,可以發現,期間市場新增投資者也有波峯和低谷。

具體而言,自2016年以來,單月新增投資者數量的波峯分別出現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2017年3月、2019年3月、2020年7月、2021年3月。其中,2017年3月、2019年3月、2020年7月分別對應了市場的階段性高點,而行情的火爆也會在相當程度上激發投資者開戶的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爲例,當時A股市場都處於量價齊升的階段性亢奮的狀態,不少券商的營業部都出現了投資者排隊開戶的情況。

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單月新增投資者數量的低谷分別出現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2018年12月、2019年10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其中,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分別對應了市場的階段性低點。

不過從各家券商的角度來看,過去6年股民數量增長最快的時間段卻不一定與市場的冷暖有直接的關係。

上述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爲夯實財富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客戶基礎,國泰君安秉承以客戶爲中心,強化渠道、產品、科技、投研賦能,搶抓市場機遇,促進機構、高淨值及富裕客戶、年輕一代等客戶羣體的開發服務。2016~2018年公司新增客戶數增長較快,近三年新增客戶穩步增長。

新增投資者特徵:新股民趨於年輕化 中小投資者佔比仍高

投資者作爲市場的主體,其羣體畫像在相當程度上能決定所投市場的運行風格。那麼最近幾年, A股新增的這一億新股民有哪些特徵值得關注?

A、投資者羣體趨於年輕化

去年5月中旬,深交所發佈了《2020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這也是深交所連續十餘年開展此項調查。

根據深交所介紹,此次調查按照證券賬戶地理分佈情況分層抽樣,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含港澳臺)342個大中小城市,調查對象爲年齡在18~60歲之間且過去12個月交易深滬兩市股票的投資者,共收到2.77萬份有效答卷。

報告顯示,從新入市投資者年齡來看,投資者呈現年輕化趨勢。2020年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爲30.4歲,較2019年降低0.5歲。深交所的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爲31.2歲,而2012年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約36歲,顯示近10年來,新入市投資者年輕化趨勢較爲明顯。

對此,業內的一些券商也有相同的感觸。就過去6年時間裏公司客戶羣體在哪幾方面有着明顯的變化這一問題,上述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新入市投資者呈現年輕化趨勢,通過股票、基金等進行財富管理的需求顯著增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新手”在投資知識水平上存在着明顯不足。《2020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在滿分爲100分的投資知識測試中,入市5~10年的投資者平均得分73.9分,高出新入市投資者4.7分。從測試內容看,得分較低的投資者對股東權利、交易規則、金融專業術語等相關知識掌握相對不足。

B、中小投資者佔比仍然較高

據深交所歷年的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雖然近10年來,A股投資者羣體的規模明顯增長、市場也不斷趨於成熟,但以個人投資者爲主的市場特徵依然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

深交所的調查顯示,2011年證券投資者仍以中小投資者爲主,超過八成受訪投資者(81%)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及以下。從整體上看,2011年受訪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在41.3萬元。

從之後幾年調查的情況來看,受訪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與A股市場的波動呈現了一定相關性。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受訪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分別爲38.1萬元、49.4萬元、52.1萬元、37.2萬元。

2015年,超過八成受訪投資者(84.4%)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及以下。到2017年,證券市場仍以中小投資者爲主,當年證券賬戶資產量低於50萬元的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佔比75.1%,較2016年下降約2個百分點。

2020年投資者證券賬戶平均資產量59.7萬元,較2019年增加5萬元,達到歷年調查最高水平。

今年2月中旬,深交所上海推廣中心區域主任史小波在民生證券2022年度資本市場峯會上指出,目前創業板投資人數在5000萬左右,相比於別的板塊,創業板投資人門檻比較低。

而創業板的投資者門檻是,資產規模不低於10萬元再加上2年交易經驗。也就是說現在2億投資者中可能有1億多羣體的資金體量低於10萬元,或者交易經驗不足2年。

C、投資者的心態趨於理性

據深交所《2020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披露,投資者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增強,而證券賬戶資產量較高的投資者對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接受度更高。

近幾年來,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佔比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20.4%提升至2020年的31.1%。存在過度恐懼(17.5%)、過度自信(25.6%)等非理性投資行爲的投資者佔比相較2019年分別減少11.2和7.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盈利投資者更認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2020年35.7%的盈利投資者認爲自己屬於長期價值投資風格,較虧損投資者高7.5個百分點。盈利投資者在短線交易、處置效應、輕信傳言、不使用止損策略等非理性投資行爲方面的佔比相較虧損投資者分別低12.4、6.9、6.8和6個百分點。

上述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亦表示,近年來,公司投資者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增強,證券賬戶資產量較高的投資者對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接受度更高。

機構交易佔比持續提升

最近6年來,雖然A股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只用6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投資者規模翻倍,但是相對而言,這些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比相較以往卻是下降的。

東吳證券近日發佈研報指出,從持股市值來看,A股似乎正逐漸擺脫散戶定價的特徵,機構逐漸掌握話語權。近年來A股機構投資者規模持續擴張。截至2021年12月,以公募、外資、私募爲代表的機構持股市值佔比已達到44%(剔除一般法人持股),較2015年的30%大幅提升。

從交易佔比來看,2021上半年,公募+私募+外資成交額佔A股總成交額比重34.9%,較2015年的6.2%大幅提升,這其中既有機構投資者規模擴張的因素,也有近年來量化交易快速發展壯大的原因。私募是A股成交佔比最高的機構投資者,主要來自規模擴張+量化的發展。

而具體到券商,尤其是業內的一些大型券商層面,交易機構化的程度可能更加明顯。據統計,2019年已經有29家券商的機構交易佔比超過50%,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興業證券機構交易佔比超過了70%;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光大證券機構交易佔比超過了6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機構交易中,增長最快的是量化基金。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公私募量化產品數量已超過8000只,2012年來增長了20倍。因此對各大券商而言,能否獲得更多的機構類業務已成爲券業相關業務謀求增長的重要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