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規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各項發展措施不斷落地,尤其跨境金融業務蓬勃發展。

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3月7日發文回顧指,2021年大灣區內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達3.8萬億元,人民幣成爲大灣區內第一大跨境結算幣種。跨境理財通去年9月開通以來,截至2021年底,參與試點的大灣區居民已超2萬人次,參與試點銀行共60餘家。

聯通三地市場

對於大灣區居民的跨境配置資產需求,央行與內地及港澳金融監管機構一起,研究制定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方案,建立監管協作機制,爲個人跨境投資提供新通道。去年9月,“跨境理財通”試點正式啓動,截至2021年末,參與試點的大灣區居民已超2萬人次,參與試點銀行共60餘家。

央行廣州分行的數據顯示,2021年,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中,內地投資者7751人,港澳投資者13956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5855筆,金額4.86億元。

截至2021年末,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24232.06萬元。其中,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14405.97萬元,包含理財產品11632.47萬元、基金產品2773.5萬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9826.09萬元,包含投資基金1034.14萬元、存款 8791.95萬元。

此外,針對大灣區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需求,央行還依託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進綠色金融標準融合對接。2021年,深圳市政府在香港發行39億元綠色債券,廣州、中山等地多家企業也成功在港澳地區發行綠色債券,綠色金融發展與經濟低碳轉型間的良性互動正逐步形成。

鋪設貿易投資快車道

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爲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表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三地資金的高效融通。爲便利企業跨境支付和投融資活動,更好服務三地經貿往來,央行先後出臺多項貿易投資便利化舉措,簡化跨境結算流程,優化跨境投融資管理,本外幣合一資金池試點、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率先在大灣區落地。

例如,央行指導大灣區銀行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操作流程,推出了白名單制度,優質企業不再需要事前逐筆提交單據,通過發送支付指令就可以直接辦理跨境資金結算。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千家優質企業享受政策紅利,2021年大灣區內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達3.8萬億元,人民幣成爲大灣區內第一大跨境結算幣種。跨境資金融通的便利化政策,幫助企業更快收到結算貨款,資金週轉更爲便捷,匯率風險也有所降低。

便捷跨境生活圈

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表示,爲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央行也在持續推動民生金融領域改革創新。

在大灣區,圍繞便利賬戶開立,央行推出代理見證開戶試點,港澳居民無需親身前往內地,即可通過中銀香港、工銀澳門遠程開戶。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賬戶18萬戶,累計交易金額達60億元。

圍繞便利移動支付,推動港澳版“雲閃付”錢包、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微信(香港)電子錢包、中銀澳門手機銀行和澳門通Mpay錢包等進入大灣區使用,重點打造港珠澳大橋、入境簽證繳費等多個移動支付跨境應用特色項目。截至2021年末,五種錢包累計交易約926萬筆,金額約15億元。此外,還推出港澳居民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個人徵信報告自助查詢等惠及民生的業務,大大提升大灣區民衆生活的便利性。

央行表示,未來將繼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不斷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推動橫琴、前海等重點區域金融創新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