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局近日陸續對一批文物修繕工程作出批覆,記者梳理發現,故宮博物院、天壇、大運河、頤和園、明十三陵五處世界文化遺產都將進行局部修繕或“保養”。

故宮博物院和天壇將開展部分牆面的修繕。

其中,故宮城牆西北段上一次修繕還要追溯到三四十年前。根據批覆,此段牆體在1981年和1988年進行過兩次維修,均是因爲滲水而出現牆體鼓閃、坍塌。市文物局要求,此次修繕應進一步加強牆體修繕歷史資料的研究與分析,明確本次修繕城牆的頂層地面、立面的詳細構造、砌築材料及做法,加強對牆體結構和現有病害的研究,評估牆體的穩定性,加強城牆頂面防水、排水的勘察與病害分析等。

位於東城區東四十條的南新倉,是明清兩代皇家官倉,現保留9座古倉廒,是北京都城史、漕運史的見證。大運河南新倉2號、6號倉廒修繕工程已被列入北京市2022年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項目計劃,按照批覆方案,此次修繕將嚴格依照“最小干預”原則,恢復倉廒的階條石、門窗等,對柱、梁、枋、檁等木構件進行更換、修補、加固,對牆面進行剔補修繕等。

明十三陵部分文物古建也將迎來修繕,其中包括明十三陵神路五孔橋和四妃二太子墳照壁。定陵寶頂將進行修整及封土排水系統疏浚,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勘察和研究,市文物局要求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應勘察探明寶頂夯土的滲水路徑,提出治理夯土坍塌、裂縫、缺失的材料及技術,解決新舊材料界面問題;探究寶城多次出現歪閃、坍塌、磚酥鹼等病害原因,儘量根治;對於地宮的結構安全及砌體的加固開展研究。

此外,天壇外壇牆近期也將開展修繕,涉及祈谷門至自然博物館部分段。

頤和園四大部洲建築羣曾於2010年至2012年進行大規模保護性修繕,根據市文物局的批覆,頤和園管理處近期將對四大部洲與周邊遺址構虛軒進行“保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