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3月11日,全國兩會進行時。本屆兩會衆多代表委員關注最多的除了民生議題,還有碳中和議題。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的碳中和、綠色低碳技術等等專業名詞,表明政府推進實現碳中和的決心。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更是積極建言獻策,共謀未來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建議將碳排放額度作爲房地產政策工具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提交了這樣一份議案,建議將碳排放額度作爲“房住不炒”政策工具,實施“住房碳票”制度。鍾茂初提出,首先,確立住房領域整體的碳排放總量額度,並將這些額度均攤到各個城市的所有居民,得出各城市每一居民的住房碳排放配額(可簡稱爲“住房碳票”)。理論上每個人都有等額的“住房碳票”去購房,這就爲房地產市場的帶來了公平。根據提案,“住房碳票“可進行借貸、交易、轉讓,凡是有意購買住房的居民,均需事先獲得足額的”住房碳票“。以市場化的交易機制替代”限購“”限貸“等各種非市場化的政策手段。這將會是”房主不炒“機制的一次創新,既平衡了消費市場端居民買房的需求,又能限定城市住宅領域建設的碳排放量,起到”雙碳“政策與”房主不炒“政策的聯動作用,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意義。”住房碳票“若成功後將可有效推廣到多數消費品領域,爲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探索有效路徑。

致公黨中央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等代表:高校要培養創新型碳中和人才

積極鼓勵高校開展碳中和教育、碳中和研究,推動碳中和學科建設,完善學科交叉統籌體系建設建立新型學科管理體制機制,合理佈局全國碳中和教育資源分佈,加快培養低碳領域的緊缺人才;深層次推進碳中和先進理論知識、技術資源共享,培養符合碳中和目標的高層次複合創新型人才;加強低碳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鞏固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改進和完善“雙碳”達標人才扶持制度,營造良好科研氛圍。

高校是教育領域碳排放的重要來源,2017年中國教育領域的碳排放高達2.46億噸,佔全國總量的2.5%,教育領域碳減排任重道遠。王焰新認爲,高校既應組織科研力量攻克“雙碳”科技難題,將“雙碳”知識和理念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也應全面推進校園碳中和建設,構建綠色低碳的校園環境,實現大學碳中和。

政府部門應出臺創新科技新政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持續合作,形成了技術研發、示範應用和產學研聯動機制。 推動高校建設碳中和校園,培養創新型碳中和人才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儘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儘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提升碳交易市場立法層級與效力,加強碳市場配額制度研究。南存輝介紹,當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和交易品種單一,僅納入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交易目的同向,風險偏好相似,且具有很強的行業同一性。完善的碳排放監測覈查體系(MRV體系)是碳市場擴圍的先決條件,但我國MRV體系並不完善,報告與核查制度建立時間短,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南存輝建議,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提升碳交易市場立法層級與效力。加強碳市場配額制度研究,合理評估現有配額髮放制度的鬆緊尺度,在考慮企業履約、減排成本的前提下,適時收緊免費額度,引入配額拍賣制度。有序擴大全國碳市場交易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將石化、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納入交易主體以改善市場活躍度。同時,通過金融創新盤活存量碳資產,適時增加碳期權、碳期貨、碳債券等碳金融衍生品,逐步完善金融服務。

民革中央:探索碳定價體系發展模式,深化綠色產業配套體系

今年兩會,民革中央在《關於推動我國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提案》中建議,優先推動傳統高排放行業綠色轉型,加大負面清單產業退出的引導;全面構建綠色製造體系。鼓勵企業全方位推進綠色工藝創新,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羣。我國是製造業大國,加快構築製造業新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以綠色技術創新爲抓手,全面構建綠色製造體系。鼓勵企業全方位推進綠色工藝創新,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羣。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優先推動傳統高排放行業綠色轉型,加大負面清單產業退出的引導,推動形成一二三產業綠色融合發展新結構。三、加速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形成綠色能源消費體系。加大源頭管控,加強清潔能源跨區域消納工作,提高終端電氣化水平。四、搭建多層級信息共享平臺,打造綠色協同創新體系。搭建綠色信息共享平臺,加快數字經濟產業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驅動下的協同低碳發展。五、探索碳定價體系發展模式,深化綠色產業配套體系。完善碳定價領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場,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原副院長、首席顧問劉紅光:建議加大對CCUS項目支持力度 助力化石能源低碳利用

“‘雙碳’目標的提出爲我國今後一個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爲一種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是我國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重要技術路徑。”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原副院長、首席顧問劉紅光建議加大對CCUS項目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CCUS示範項目整體規模較小且運行成本較高,急需出臺激勵政策;我國CCUS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高,缺乏支持政策;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CCUS商業化發展框架。”對於以上問題,劉紅光建議,建立示範項目發展基金,加快技術研發,尤其是對於海上CCUS示範項目建設給予更大的直接財政支持;建立並完善CCUS財稅支持政策,給予CCUS項目專用設備投資額抵免優惠,更新《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將CCUS產業鏈專用設備納入投資額按比例享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抵免的優惠範圍;建議完善CCUS商業化模式,推動CCUS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調動企業積極參與,如石油企業完成CO2排放目標,政府可以減少公司的稅收或增加碳配額作爲獎勵。此外,建議有關部門建立CCUS項目地方審批與監管體系,爲即將開展的大規模示範項目創造有利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修改環保法 構建雙碳改革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認爲,雙碳改革必須在具有強制性、規範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指引下穩妥推進。目前應對氣候變化專門立法和環境法典化都處在研究論證階段,成果尚未成熟,而減碳工作已經開展,制度構建迫在眉睫。胡成中建議從生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入手,使碳排放與治理有法可依,未來在《憲法》與《環境保護法》框架下,再製定單項法律和配套辦法逐步完善。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與環保政策息息相關。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還存在正規回收渠道不通暢、經濟效益差、政策標準不完善等問題。胡成中建議,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生產者延伸責任的配套政策、標準的細化及落地,特別注重將動力電池生產商、新能源汽車製造商、4S店、電池回收廠商納入同一價值鏈進行考量,明確上述參與者在電池研發設計、整車工藝及電池裝機、售後服務及消費者教育、回收上下游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形成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價值鏈的閉環。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覈算體系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計劃向兩會提交四份建議,內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覈算體系、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民營企業深入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等方面。基於此,雷軍建議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局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碳足跡政策管理體系,建議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碳減排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減排路徑和目標;制定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明確企業主體責任,指導產業鏈實施碳減排。

(碳中和專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