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0日電 繼“西氣東輸”和“南水北調”之後,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啓了一項大工程——“東數西算”,近日頻登熱搜。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新恆持續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在他看來,“東數西算”可實現數據跨流域流通,產業聚集、區域均衡發展,如同南水北調工程中的水、西氣東輸工程中的天然氣,通過數據流引領帶動資金、人才、技術等,這不僅有助於打通中國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也將爲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大數據中心向西部轉移是大勢所趨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發文,同意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寧夏等8地啓動建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這標誌着中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設計佈局完成,“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啓動。

在萬新恆看來,隨着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增大,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度和侷限性會越來越大;而西部地區氣候適宜、能源充足、土地租用價格低廉,中國新建的數據中心,尤其是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逐漸向西部城市轉移是大勢所趨。

事實證明,將東部數據通過長傳網絡遷移至西部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反饋到東部進行應用,整個傳輸過程不超過40毫秒,可滿足現在80%的數據應用要求。從西部輸送電力到東部存儲計算數據,電能消耗巨大,遠不如在西部存儲計算數據,通過長傳網絡輸送到東部節能。

“東數西算”模式的率先實踐者

萬新恆以寧夏中衛爲例稱,當地早在9年前就切中了“東數西算”的關鍵——率先以“前店後廠”模式進行“東數西算”實踐,探索發展雲計算產業,“大雲西移”被業界稱爲“東數西算”1.0版本。

2013年,萬新恆從北京遠赴寧夏中衛,在當地牽頭打造了西部雲基地,並多次帶領團隊遠赴美國西雅圖與全球雲計算龍頭企業亞馬遜公司接洽,2014年簽署合作協議,引進亞馬遜雲科技(AWS)落地寧夏中衛,以“不破雲天終不還”的決心和勇氣開啓了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芯”與“數”之路。

萬新恆表示,寧夏中衛發展雲計算的初期策略就是對標美國鳳凰城,通過引入亞馬遜雲科技達到“一雁領頭、衆雁齊飛”的效應。在雲計算領域引入亞馬遜,一定程度上激活重構了中國雲計算產業,讓中國雲計算上下游產業可以跟國際一流雲計算企業借鑑學習、同臺競技。

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考慮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時,在西部雲基地充分驗證了“東數西算”模式的可行性。

2021年5月26日,寧夏依託西部雲基地,成功申報獲批成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集中力量建設中衛數據中心集羣,服務國家“東數西算”工程。

如今,數字經濟也已成爲寧夏中衛市名副其實的“新引擎”,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連續多年增加值增長超過2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0%以上。

數據中心產業的綠色低碳方案

亞馬遜雲計算落地中衛後與中國企業合作,採用全自然風冷、模塊化定製、超大規模部署,在西部雲基地建成新一代綠色雲計算數據中心。新一代綠色雲計算數據中心比常規數據中心節能40%。如今,中國國家(中衛)數據中心集羣已建成數據中心機房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65萬臺。

萬新恆說:“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於數字基礎設施在建設模式、技術使用、節能減排等帶來新要求。對於中國數據中心產業低碳發展工作來說,西部雲基地數據中心做到了利用自然條件,使用清潔能源,綠色循環,並有針對性的進行節能減排部署,助力中國數據中心產業“雙碳”目標的實現,也是他此次議案的重點。”

“芯雲融合”需解決供需失衡問題

伴隨着“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熱潮,越來越多的數據流淌匯聚至中衛這座“智慧小城”,成爲其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東數西算”熱潮後,萬新恆談到了數字經濟領域將迎來的新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在用數據中心總架數達428萬架,且未來將保持一定概率的增長。在加快數據中心增長步伐的背後,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供需失衡:一邊是北上廣深等地算力資源緊缺,一邊是部分地區新建數據中心空置現象嚴重,特別是近兩年投產的數據中心大都存在高配低用、資源空置浪費的情況,超大型數據中心利用率低於40%,大型和中型數據中心利用率低於60%。

“‘東數西算’工程將引導有序佈局、合理分配調度,可一定程度上解決供需失衡問題。但未來如何有效解決算力供需失衡問題,還是要細分算力需求,有針對性解決。”萬新恆坦言。

那如何高效充分利用計算資源,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贏得發展先機?“‘東數西算’之後便是‘芯雲融合’。”萬新恆認爲,芯雲融合解決方案,最直接的作用是實現了以數據爲中心的業務和基礎設施操作的分離,進而降低網絡數據對數據中心的依賴,緩解東部應用端對網絡數據的處理需求,讓數據中心真正迴歸數據計算,解決供需失衡問題。

萬新恆最後感慨,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數萬數“芯”雲開。當今數字經濟方興未艾,要從佈局角度打好“東數西算”之戰,從結構角度打好“芯雲融合”之戰,從總量角度打好“雲網端一體”之戰。(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