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題:乘“冬”風,中國冰雪運動裝備品牌迎來歷史機遇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王君寶、趙雪彤

北京冬奧會爲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如此龐大的參與人口,爲冰雪運動產業的未來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以此爲契機,中國冬季運動裝備品牌也迎來了新的商機。

藉助北京冬奧會,哈爾濱鴻基索道工程公司的滑雪專用索道、滑雪輸送機等產品銷往全國12個省區市,遠銷俄羅斯、中亞和東南亞等地。該公司多年專注索道設備市場,產品已在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投入使用。

作爲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和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安踏集團第七次伴隨中國健兒征戰奧運賽場,同時也爲北京冬奧會賽事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和志願者、國際奧委會工作人員打造了制服裝備。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表示,中國的冰雪運動市場絕對是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一切纔剛剛開始,這爲冰雪裝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他認爲,進入“後冬奧時代”,要做大冰雪產業自主品牌,培育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加大產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持續助力我國冰雪運動發展。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讓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2021年整體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0%,產品出口至歐洲四個國家,實現了轉爲民營之後的歷史性突破。該公司總經理鞠培鴻介紹,公司已研製出鈦合金冰刀,這種新型競技用速度滑冰冰刀在材料上、結構上、人體生物力學方面都已居於世界先進水平,在提高冰刀結構穩定性的同時,降低了刀身約10%的重量,“這將有利於改變國外對我國冰刀技術和材料‘卡脖子’的現狀”。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創始人張慶認爲,北京冬奧會對體育裝備企業、贊助企業帶來的正面影響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企業獲得更高市場認同,二是企業品牌形象的整體提升,三是大衆對產品的認知有了提升。

張慶認爲,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爲中國本土冬季運動裝備品牌在硬件產品和服務端的整體提升帶來了巨大機遇。對於冬奧會的贊助商、供應商來說,他們能夠通過賽事獲得服務能力、服務品質的提高,這種效應會出現外溢,進一步促進本土的賽事IP品質的提升。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冰雪運動參與人口的增加增強了中國冬季運動裝備品牌的市場前景,而北京冬奧會的高傳播度,對於相對小衆的冰雪運動項目來說,不亞於是對廣大消費者的一次認知培育,從裝備要求、產品性能等方面,冬季運動項目裝備專業性強的特點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全國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良表示,北京冬奧會上湧現出一大批國產冰雪運動裝備,我國冰雪體育產品和裝備不斷豐富,冰雪科技取得巨大進步。冬奧會的舉辦,推動了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冰雪裝備製造業崛起,從幾乎完全進口轉向自主研發,“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大放異彩。卞志良認爲,冬奧會後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冰雪裝備研發,越來越多的民衆開始信賴國產冰雪運動裝備,中國冰雪裝備製造業正在迎來歷史性機遇。

對於中國冰雪運動裝備市場的發展前景,王雪莉十分樂觀。她說:“應該會有比較好的發展紅利期。如何藉助冬奧影響,發揮冬奧紅利,推出相關產品,強化品牌認知,與本土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品牌鏈接,是值得投入並且能夠取得成效的地方,在2022年冬季,可能會收穫銷售額的真正成長。”(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