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藥材漲價的同時,部分醫院、藥店、企業面臨的卻是因尚未調整終端零售價格,處於虧損經營的狀態。

(文/張玉 編輯/馬媛媛)被稱爲中風“神藥”的安宮牛黃丸又因爲漲價風波備受關注。

3月8日,一份印有“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字樣的文件顯示,根據原材料價格及產品工藝特性,經綜合評估,公司決定對精品安宮牛黃丸進行調價。

調價之後,安宮牛黃丸(雙天然鐵盒 3g/丸x1丸/盒x6盒)的價格爲5880元/盒,由此計算,平均每丸的價格高達980元。此價格從2022年4月1日起執行。

3月9日,觀察者網從廣譽遠內部確認了上述消息,“主要是因爲原材料漲價導致的”。

多品牌集體漲價

除了雙天然鐵盒的980元/丸,安宮牛黃丸(雙天然木盒 3g/丸x1丸/盒x2盒)的價格爲3360元/盒;安宮牛黃丸(雙天然木盒 3g/丸x1丸/盒x6盒)的價格爲10080元/盒。雙天然木盒的價格已經達到1680元/丸。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廣譽遠安宮牛黃丸3個月之內的第二次漲價。此前,廣譽遠發通知稱,根據原材料價格及產品工藝特性,經綜合評估,決定將安宮牛黃丸(雙天然)(3g/丸)零售價定爲880元/丸,並從2022年1月15日起執行。

不止廣譽遠,近年來,不同品牌的安宮牛黃丸價格均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上漲。

前幾年,鄭薇(化名)在香港買了一顆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據回憶,那時候的價格大約只有四五百元人民幣。

正是這顆藥,最近救了她爺爺一命。“爺爺平時有高血壓,2019年夏天中過一次風,因搶救及時沒有癱瘓。所以那顆安宮牛黃丸一直放在老家給他以備不時之需。前段時間,他有一天起夜時突然心衰,喫了保心藥之後,又把這顆牛黃丸喫了,緩了過來。”

於是,鄭薇準備再給爺爺買幾顆,防止特殊時期需要用到。不過,她發現,安宮牛黃丸價格已經明顯上漲了,“香港已經要1060港幣一顆,內地買三顆的話860一顆。”鄭薇最終選擇直接在電商平臺下單了3顆安宮牛黃丸。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底,同仁堂宣佈漲價,安宮牛黃丸價格從780元漲到860元,漲幅約爲10%。

此外,2021年12月13日,華潤三九回覆投資者表示,隨着近年來整體成本,特別是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斷上漲,在兼顧患者的接受能力和公司緩解成本壓力的同時,針對不同的產品以及產品週期的不同階段,公司也會採取不同的定價策略。華潤三九安宮牛黃丸出廠價今年有所提升。

業績持續承壓

在業內看來,3個月內兩次漲價的廣譽遠,與其近年來業績承壓不無關係。

創始於明嘉靖二十年、距今已有近500年曆史的廣譽遠,其間歷經廣盛號藥店、廣升聚、廣升蔚、廣升譽、廣升遠、山西中藥廠、山西廣譽遠等十幾個商號藥廠更迭。在清代曾與廣州陳李濟、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堂並稱爲“四大藥店”。

公司擁有龜齡集、定坤丹、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四大核心品種以及其它共百餘種傳統中藥批准文號。

2021年,公司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3.62億元;預計扣非歸母淨利潤爲-3.61億元,同比減少3.53億元。

在廣譽遠看來,這一方面是由於國內疫情零星散發不斷,終端藥店客流下降,爲促進應收賬款清收和降低渠道庫存,公司根據市場客觀情況,結合產品在各區域的實際銷售情況,公司適當控制發貨,使得營業收入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受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的影響,以及不同毛利產品銷售結構佔比的變化,公司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爲了應對疫情影響客流下降,以及醫保控費、處方藥政策監管等不利影響,公司加大市場各類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投入,使得終端營銷、動銷費用和品牌建設費用投入持續加大,導致銷售費用大幅增加。

而如果將時間線拉長,2018~2020年,廣譽遠淨利潤分別爲3.74億元、1.3億元及3200.3萬元,利潤下滑明顯。

如何破解中藥價格失衡?

成品藥市場不斷漲價的背後,折射出當下中藥材價格失衡的困境。

近年來,中藥材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多款中藥材更是漲幅超100%。比如,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裏2600多種中藥材品種,其中超過60%的品種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員會醫療衛生專委會副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吳煥淦坦言,中藥材漲價的同時,部分醫院、藥店、企業面臨的卻是因尚未調整終端零售價格,處於虧損經營的狀態。

全國人大代表、亳州市委書記杜延安則提到,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是影響中藥材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統一的中藥材規格等級標準對促進中藥材市場交易的規範化發展、引導中藥材市場優質優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吳煥淦看來,儘管中藥材價格波動屬於市場行爲,但也表現在了我國中藥材從種植到流通各環節上,相關工作面臨着一些瓶頸問題。

一是中藥材領域缺乏價格調控機制,這使得中藥材的短期劇烈波動難以遏制,加劇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二是中藥材種植呈現“低、小、散”特徵;三是中藥材主要生產產區有限往往侷限在一省一市。該地的種植資源受到災害等因素而被破壞時,會極大影響該品種的市場供應;四是中藥材領域囤積炒作打擊力度較低,這導致一些遊資進入中藥材領域,炒家囤積藥材,低進高出。

就此,他建議,應聯合多部委建立中藥材價格檢測調整機制,組織有關部門設計中藥材領域價格重點監測品種以及監測指標;促進中藥材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拓展中藥材高質量新興產區;重點打擊中藥材領域炒作行爲,對囤積、炒作等行爲加大處罰力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