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根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10日公佈的統計結果,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在韓國第20屆總統選舉中獲勝。

當地時間10日6時,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完成總統選舉100%計票。根據統計,尹錫悅得票率爲48.56%,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緊隨其後,得票率爲47.83%。同時,本屆大選的投票率爲77.1%。

在10日上午尹錫悅召開的首場記者會上,被問及外交議題時,尹錫悅表示,要重建韓美同盟,強化全方位的戰略同盟關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中韓關係;建立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旻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稱,尹錫悅勝選後,韓美同盟升級的速度將加快。

密切關注選情的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則告訴第一財經,從昔日執政黨“均衡外交”,到如今主張韓美關係最重要,尹錫悅以微弱優勢成爲下屆韓國總統,會給中韓關係帶來新的變化。

自始至終膠着

本次韓國大選有多膠着?自去年底,各政黨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以來,尹錫悅與李在明的支持率一直不相上下,均在誤差範圍內,因此無法通過民調早早判斷出孰勝孰負。

即便到了3月3日,也就是投票前最後一星期,兩大在野陣營選擇在最後關頭聯手,以圍堵執政黨的競選。當時,根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的相關規定,3日之後的民調儘管可以進行,但爲避免左右最終選情,不會公佈相關民調結果。因此,在野陣抱團的懸念留到了投票前的最後一刻。

黃菲說,兩人的票差一直不到30萬票,始終咬得很緊,直到開票結束都沒有放鬆。“我記得凌晨三點半多開票到94%多的時候,票差曾一度有減少趨勢,大家還是不能確定誰當選,尹錫悅一方也不敢確定自己絕對當選,因此都沒有從自家出發前往競選總部。”她說道,“這在韓國大選歷史上實屬罕見。”

“總體而言,尹錫悅的保守陣營票倉要略多於進步陣營,最後的票差(24萬多)還是體現了地域特點。傳統政治勢力最後一刻集結,所以計票過程會非常膠着、緊張。”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旻說道。

李旻認爲,一方面選前最後幾次公開民調顯示李在明略微落後,進步陣營選民的危機感促使其積極投票;另一方面,之前民調第三的安哲秀最後關頭選擇與尹錫悅聯手且退選,而安哲秀支持者並非完全跟隨其意願,也並未完全倒向尹錫悅陣營。

此前,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韓國問題專家均表示,由於在野和執政黨雙方總統候選人均在競選中曝出諸多醜聞,因此,這是一場“最沒有好感”的大選。“此前在野陣營就打着政權交替的旗幟參選,而這個伏筆其實在兩年前國會總選時候就已埋下。”黃菲說,“執政黨取得了超半數的國會席位,國民對執政黨的期望也越來越高。而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所以這次政權交替的聲音大過了其他所有選項,這可以說是最需要執政黨反省的。”

與文在寅反目

歷來在韓國坊間有“三大魔咒”:“京畿道知事是競選總統的墳墓”、“當過國務總理的候選人選不上總統”以及“沒有國會議員履歷無法當總統”。如今隨着選舉結果的出爐,京畿道知事出身的李在明未能接班文在寅,使得第一條魔咒第五次得到應驗。而在大選期間,曾擔任文在寅政府首任總理的李洛淵在與李在明進行黨內初選階段就落敗,使得第二條“魔咒”被應驗。

唯一被打破的則是第三條。自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制以來,所有獲勝的候選人均有國會議員的履歷。但尹錫悅打破了這一魔咒。相較政客,他更爲韓國民衆所熟知的身份是檢察官。

現年61歲的尹錫悅出生於韓國首爾市,在正式涉足韓國政壇前,有着20餘年的檢察系統任職經歷。

2017年文在寅上臺後,任命尹錫悅爲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廳長。在文在寅針對前政府的行動中,尹錫悅始終衝在第一線,親辦朴槿惠“親信干政門”案件和李明博貪腐案,將韓國兩位前總統送入獄中,爲文在寅政府打擊貪腐立下汗馬功勞,從而在韓國民衆間聲名鵲起,塑造了剛正不阿、公正明辨的公衆形象。他也因此受到文在寅的賞識,於2019年被任命爲檢察總長。

但此後,因爲堅持調查多名文在寅執政黨要員,比如前法務部長曹國等,尹錫悅與文在寅政府以及執政黨的關係漸行漸遠。尤其是針對曹國的繼任者秋美愛,對尹錫悅發動調查指揮權,並把他移交懲戒委員會等,尹錫悅與執政黨的裂痕日漸加深。

2021年3月,尹錫悅辭去檢察總長一職;6月29日,尹錫悅在首爾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競選總統。他承諾,將重新樹立法治、時代與世代的公正價值。其實早在2020年11月,在一項關於總統人選的民調中,時任檢察總長的尹錫悅支持率達到24.7%,其呼聲突然超過朝野雙方所有其他候選人,令不少人震驚。這也使得他有底氣挑戰韓國總統寶座。

由於韓國保守派已淪爲在野勢力,且因“親信干政”案等一系列打擊士氣低迷,急需尋找一位能帶領保守陣營走出低迷局勢的領導人。以獨立派人士自居的尹錫悅成爲了保守陣營關注的對象。於是,2021年6月底尹錫悅加入國民力量黨,在贏得黨內初選後,“政治素人”尹錫悅正式成爲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

在競選期間,尹錫悅曾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將對文在寅政府進行積弊清算調查。對此,文在寅表示“強烈憤怒”,並要求其道歉。李旻認爲,文在寅是共同民主黨內的主流派,屬於標誌性人物,“一旦針對他有所動作,將被視爲兩黨的對立。因此在國會‘朝小野大’的現狀下,尹錫悅不會貿然做出這一決定。倒是李在明敗選後,關於其貪腐醜聞可能會進一步發酵”。

“經貿是中韓關係中最緊密的支柱”

“在之前的韓國大選中,朝韓關係佔據主要地位。但這次來看,似乎沒那麼重要。韓國整個社會對南北關係改善的關注熱度下降,尤其是年輕人其實對朝韓議題不怎麼關注。相對來說,韓國選民對韓美關係、中韓關係的關注是增加的。”李旻說。

10日勝選後,尹錫悅已在當天上午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不過韓美方面並未公佈通話內容。李旻認爲,作爲半路出家加入保守陣營的尹錫悅,必須不斷增加保守色彩,來提升他在黨內的地位,“今天就與拜登通話,是他政治傾向的體現”。

在黃菲看來,中韓的經貿往來自始至終是中韓關係中最緊密的支柱。“在2016年後,韓國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對象國之一,中韓的製造業產業鏈深度交融,這個不是一個政權交替能夠輕易改變的。”她說。

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據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發佈的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韓貿易總值爲3693.6億元,增長14.9%,佔我國外貿總值的6%。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2月2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韓國2021年對中國出口額爲2136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20%,創歷史最高紀錄。

中韓關係“方向上是不能變的”

至於尹錫悅在競選期間被媒體報道的一些對華言論,黃菲認爲“不可全信”,存在較多“博眼球”、爭取選民的考量。“韓國大選跟美國大選一樣,都喜歡利用中國來轉移矛盾,且屢試不爽。”黃菲說。

在她看來,新總統上任以後,中韓關係會面臨新局面,但方向上是不能變的,就是要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發展態勢,始終保持緊密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深度的經濟合作,是以雙邊友好和平共處爲前提的,如果尹錫悅對中美關係產生誤判,很可能會給韓國經濟帶來‘無法預估的損失’。”她說。

李旻也認爲,中韓關係主基調不會馬上改變,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不會因爲政府更迭而改變。但他不否認韓國今後會在一些敏感議題上積極表態。“選前是口號,選後就涉及實際操作。現在韓國國會中,共同民主黨佔據3/5的多數席位,尹錫悅上臺後將面臨‘跛腳國會’的現狀,一些競選時期的口號是否會落實、他所構想的政策推能否順利推進,都會受到佔據多數的在野黨的制約。”他說道。

而在民意方面,李旻認爲,也要區別看待,認同“均衡外交”的民衆還是不少。

新華社消息,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韓是有着深厚歷史淵源的友好鄰邦。今年是中韓建交30年。30年來,中韓關係經受了各種風雲變幻考驗,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事實證明,中韓之間不是對手,而是利益交融、優勢互補、潛力巨大的合作伙伴。

黃菲也希望中韓兩國的民衆能在新政府下增進相互瞭解和交流,使得中韓在下一個30年共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