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白帆

近段時間,德邦被收購的傳聞甚囂塵上,而伴隨着股價漲停、停牌,是否被收購了卻陷入迷局,官方至今沒有公佈交易情況。但不論交易結果如何,外界都認爲德邦只能坐等被收。

原本意氣風發的快遞“老大哥”,究竟因何走到了這步田地?

究竟賣不賣?

德邦的股價依舊停留在12.66元。從2月28日停牌至今,德邦股份已靜默11天之久。而致使停牌的“重大事項”至今也沒有公佈。但業內紛紛斷定,這個重大事項就是京東收購德邦。不過,官方至今表示交易雙方尚未簽署協議。

實際上,這一傳聞去年就早已有之,今年1月再次盛傳。甚至不少股民認爲,2月23日-2月25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德邦股份累計上漲19.55%,皆因爲此。

隨後,德邦股份發佈公告稱將在2月28日停牌,主要原因是德邦控股正在籌劃與股權結構變動相關的重大事項,且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告指出停牌時間預計不會超過兩個交易日。但是,3月2日,資本市場並未等來複牌的消息。

德邦之後分別在3月1日和3月6日發佈次日繼續停牌的公告,並明確指出交易各方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協商,尚未簽署相關交易協議。3月6日的公告還指出,上述籌劃事項能否繼續推進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截至10日記者發稿,德邦關於股權變動的交易情況仍舊沒有公佈。

然而,不論買家是誰,德邦被賣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必然”,去年德邦出現了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根據德邦股份日前發佈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2021年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337萬元-1.862億元,預計同比減少67.00%-87.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同比減少176.04%-229.56%。

德邦的負債率近幾年也一路走高。2021年初,德邦的資產負債率高達62.14%,2021年9月末方纔下降至59.56%。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德邦的負債合計已經達到了87.92億元。

隨着業績下滑,德邦內部也出現了“遺憾收場”的苗頭。“你能從公司的一些政策上感覺到一些信息。”一位前德邦員工向界面新聞透露,去年下半年公司開始補貼減少、員工加班增加、KPI越定越高,原本需要三個人的崗位,最後只優化到一個人做。

快遞快運,左右手打架

德邦最早脫胎於廣州的“崔氏貨運公司”,由崔維星創辦於1996年。8年後,廣州德邦物流公司才正式成立,此時中國的物流市場也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那個時候,德邦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與順豐和通達系的競爭還沒有那麼直接。

2013年之後,電商經濟迅速發展,大件商品的網購頻次越來越高,德邦決定進軍快遞市場,與順豐及通達系公司“搶地盤”,以直營模式在全國市場進行網絡鋪設。而順豐及通達系,則開始向快運市場進軍,之後幾年各方的競爭近乎肉搏。

德邦多年開展的是快遞和快運雙業務模式,但與順豐和通達系不同的是,德邦的快遞既包含小件快遞,也包含大件快遞。簡而言之,就是把原本屬於快運的部分業務放在快遞的大池子裏。

2018年1月,德邦終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半年後,“德邦物流”更名爲“德邦快遞”,並推出了3kg-60kg的大件快遞產品,這一業務在接下來幾年成爲德邦的戰略核心。

但是,被德邦看好的大件快遞市場卻開始拖累德邦。2019年,德邦的歸母淨利潤從2018年的7.01億元下降至3.24億元,降幅達到53.82%,快遞業務的市場份額則從2018年的0.88%下降至2020年的0.68%。曾經落後於德邦的圓通、韻達、申通,在2010年之後逐步趕超德邦。

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認爲,上市之後沒有選擇夯實主力業務快運,自己重新定義大件快遞,不僅讓快運和快遞的市場邊際變得模糊,同時也沒有獲得資本和客戶的認可,股市的反響也不好,這讓德邦在之後的發展中變得比較被動。

德邦曾經因爲其在快運市場的優勢地位一度被稱爲“零擔之王”,但在“快運快遞化”之後,德邦自己定義的快運市場面臨激烈競爭,形勢下轉。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的快遞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61.67%,快運業務則縮減至35.23%,其他業務的佔比僅爲3.09%。

時,競爭對手的快運業務得到了顯著發展。根據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2016年順豐和百世首次進入零擔行業的前十五名。2019年,順豐快運又邁入百億營收的陣營。百世快運近兩年發展較快,不斷傳出計劃上市的消息。而安能物流則在2018年放棄快遞業務後,最終在去年底完成了上市。

多次戰略調整,未能挽救危局

德邦曾試圖改變現狀。

2020年5月,德邦引入韻達的戰略投資。德邦股份曾在公告中透露,與韻達股份達成的合作預計可爲其帶來每年約5億元的收入規模增長,末端網點鄉鎮覆蓋率可提升約2個百分點。另外,在分撥中心資源、運力資源、裝備購置等方面,與韻達的合作也將給德邦帶來降本增效的效果。

然而,完成這一交易用了將近一年,此時國內快遞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者——極兔速遞,行業格局有了較大變化,這直接關係着德邦和韻達之間的合作目標是否能夠落地。趙小敏進一步指出,“雙方合作,從邏輯上是講得通的,但是從商業的角度看,雙方並不十分匹配。 

德邦還持有東航物流 4.5%的股權,但也並沒有發揮出更大作用。

崔維星也曾試圖完善管理方式。比如德邦曾採納麥肯錫的建議,在上市之前實施事業合夥人制度,希望通過穩健的直營模式再加上靈活的事業合夥人模式,幫助德邦保證服務品質的同時繼續領跑市場。

但德邦仍舊是以直營模式爲主,未能擺脫高成本投入。根據德邦公開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的資本化支出爲24.6億元,同比增幅達93.17%,這筆費用主要投向直營所需要的設備與車輛。

去年第四季度,德邦的業績的確出現了好轉的跡象,綜合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國海證券的分析也指出,隨着德邦持續投入,疊加規模增長,成本將持續改善。

但德邦終究沒有等來轉運的那天。趙小敏認爲,德邦2018年上市晚於其他幾家快遞公司,後來專注於大件快遞也讓公司發展方向出現問題,沒有達到市場需求預期,即便後做出補救也很難趕上行業的競爭速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