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達 喬]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10日宣佈,到2040年將澳現役國防人員擴充三分之一,在目前6萬人的基礎上增至約8萬人,以便“在日益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下”保障澳國家安全。這是澳大利亞在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擴軍計劃。澳防長達頓在同日的演講中爲擴軍找藉口,聲稱“俄羅斯的野心不止烏克蘭”,中國“在印太地區的野心不止臺灣島”。《華爾街日報》10日引述澳專家的話稱,對抗中國是澳大利亞擴軍的驅動力。

路透社10日的報道稱,澳大利亞右翼的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過去幾年一直在增加國防開支,並稱這一舉動是爲了對抗中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存在。莫里森形容其擴軍計劃“是對未來軍隊的重大投資”,花費約380億澳元。《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擴編後,澳國防軍規模將增至8萬人,加上國防部官員等,總人數預計達到10.1萬人,是“越南戰爭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澳國庫部長弗萊登伯格表示,本月底即將公佈的政府預算將進一步增加國防開支,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3年前,這一數字爲1.9%。

軍費佔GDP的比重被認爲是一國軍費高低的重要指標。中國軍費佔GDP比例一直低於1.5%。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一些軍費大國在2020年的這一數據分別爲:美國3.7%、印度2.9%,英國2.2%,俄羅斯4.3%。《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要求北約成員國的軍費佔GDP比重達到2%,澳大利亞不是北約成員國,但已超過這一水平。

澳大利亞並不處於全球衝突熱點地區,但莫里森政府爲擴軍找了諸多借口。《華爾街日報》10日的報道稱,目前的民意調查顯示,莫里森在 5 月的大選中落後,他已將國家安全作爲其競選活動的支柱。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馬庫斯·赫利爾說,對抗中國是澳大利亞軍事擴張的驅動力。澳防長達頓10日稱,擴軍是爲了提高“威懾力”,“使我們成爲英國、美國、北約、日本、印度和西南太平洋許多夥伴的更可靠合作伙伴”“如果我們要依靠他們,他們就需要依靠我們”。

在國家安全議題成爲此次澳大選熱點的背景下,澳大利亞反對黨也支持增加國防開支。不過工黨領袖阿爾巴尼西10日直指莫里森此時宣佈擴軍是爲了選舉造勢,“爲什麼在今天發佈關於國防問題的聲明?我認爲我們知道答案。”

“讓中國成爲競選武器還要走多遠?”《紐約時報》10日以此爲題發文稱,莫里森經常因其對中國的立場而受到美國官員的讚揚,但在此次選舉中,許多人認爲他“越線了”。悉尼大學歷史學教授柯倫認爲,莫里森“對中國的態度失去了謹慎和理性”,澳國內圍繞“中國問題”的選戰爭論是莫里森“完全絕望的標誌”。報道評論稱,莫里森急於走上一條“新冷戰者之路”,而澳大利亞的政治生態呈現出光怪陸離的圖景:“在一個有着仇外心理歷史的孤立國家,政治策略建立在恐嚇策略和精心挑選的事實的混合體之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