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月金融數據季節性回落 政策繼續加碼必要性上升 短期降準降息概率大增

記者 張曉翀

央行週五公佈2月金融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9萬億元,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9.2%。市場人士指出,2月金融數據受季節性因素等多方面影響,預計後續貨幣政策將繼續發力穩經濟穩預期,市場期盼的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或在短期內見到。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財聯社表示,2月份金融數據走弱主要受內部外因素共同作用影響。預計後續政策層面將繼續發力,進一步採取措施託底經濟發展,穩定企業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提升企業信貸需求,M2和社融增速有望回暖,但大概率仍將在“9-10”區間內運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2月金融數據意味着後續會繼續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其中在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方面,通過降息降準適度提升信貸、社融及M2等總量增速的迫切性較強。預計二季度繼續實施降準降息的概率增大。

德邦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蘆哲指出,現有的政策力度顯然還不夠推升內生經濟增長需求,短期繼續加碼政策寬鬆的必要性上升。

2月貸款環比下降符合季節性規律

數據顯示,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1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5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05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90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2月貸款環比下降符合正常的季節性規律,此外中長期貸款對數據形成拖累,尤其是居民端中長期貸款。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爲,2月居民中長貸同比減少與地產銷售低迷等因素有關,居民短貸變化不大;企業中長貸款符合季節性規律。票據融資延續放量,同比由負轉正。

東吳證券宏觀團隊對財聯社表示,2月下旬以來,票轉貼現利率大幅下探,並與同業存單利率出現倒掛,或和部分銀行衝信貸規模有很大關係。近期信貸需求再次下滑,完成擴大新增信貸規模的目標仍有難度,央行或將通過再貸款、降息等手段穩信貸、穩預期。

社融受貸款和表外票據少增拖累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月社融規模增量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084億元,同比少增4,32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4,228億元,同比多減4,867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3,377億元,同比多2,021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2,722億元,同比多1,705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2月社融規模比上年同期減少,除貸款少增以外,表外票據少增規模較多也是重要的原因。在經濟下行期,表外票據融資規模下降是正常現象,2月其他社融項目都不同程度上改善。

梁斯表示,1月份央行下調了逆回購、MLF利率後,政策利率體系整體下移帶動市場利率走低,疊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速度明顯加快,促使政府債券淨融資規模走高,都對社融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支撐。

M1回升、M2小幅回落

數據顯示,2月末,M2餘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9.72萬億元,同比增長5.8%。當月淨回籠現金8,961億元。

市場人士稱,2月M1大幅回升與春節錯位的基數效應等有關;存款分項中,居民存款、非銀存款同比少增,企業同比多增,財政存款同比多增1.4萬億元,或指向財政支出尚待發力。

王青指出,2月末M2下降方向符合預期,但降幅偏大。主要原因是當月信貸大幅少增,拖累存款派生。另外,2月財政存款增加6,000億,同比多增達到歷史罕見的14,479億,成爲拉低當月M2增速的另一重要原因,意味着當月財政資金支出力度偏緩。

2月M1回升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數變化所致,但仍屬明顯偏低水平。歷史數據顯示,M1與樓市銷量走勢相關度較高;另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經營和投資活動較弱,也是M1持續處於低增速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