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新通聯(603022,SH)股東大會如期召開。在上海疫情防控及工作原因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此次新通聯股東大會有兩位獨董、一位非獨立董事缺席現場會議。出席此次會議的股東及代理人共有7人。

這次股東大會的目的,是對一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時間的資產購買事項進行總結。據新通聯2月23日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全資子公司上海衍通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衍通)與交易對方簽署相關協議,終止資產購買事項。此前,新通聯未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購買相應標的的股份。

新通聯財務總監何再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市公司發起收購事項時,就已經和多家銀行進行溝通,但由於進行收購的子公司平臺主體在杭州,母公司在上海,涉及集團授信問題及跨區域貸款的障礙。

未能及時籌措到資金,資產購買事項被終止

2020年,新通聯全資子公司上海衍通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湖州衍慶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的浙江華坤衍慶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坤衍慶)70%股權,華坤衍慶則持有浙江華坤道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坤道威)51%股權。

2021年9月,華坤衍慶取得了《營業執照》等資料,已辦理完畢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上海衍通持有華坤衍慶70%股權。

2021年9月28日,上海衍通根據《股權收購協議》之約定,分別支付了首期款及二期款的50%,合計金額3.75億元,這筆錢來自上市公司實控人曹文潔的借款,剩餘款項則尚未支付。

其中,首期款餘款、第二期款項分別要求在2021年11月8日、2021年11月22日前支付。期間新通聯一直與多家銀行機構就併購貸款進行溝通與磋商,最終無法就貸款條件達成一致意見而未能通過審批,導致上海衍通未能及時籌措到相關款項。

2月23日,上市公司決定終止本次資產購買事項。新通聯在公告中表示,鑑於上市公司尚未對華坤衍慶及華坤道威行使股東權利,未對華坤道威進行董事會改組,未對華坤衍慶及華坤道威經營施加影響,且支付對價款金額尚未達到整個交易對價的50%,公司尚未將華坤衍慶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新通聯稱,終止資產購買事項是經上市公司審慎研究,並與交易各方協商一致的結果。終止本次交易事項不會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跨區域貸款存在障礙

“前段時間跌得比較多,過來了解一下它的情況。”現場,一位已77歲的股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持股數量不多,但他認爲有必要實地瞭解清楚公司的經營情況。

在股東大會上,記者提出疑問:爲何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選擇用現金購買資產?併購貸款發放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新通聯董祕徐宏菁介紹稱,“本來對這件事我們是信心滿滿的。”徐宏菁表示,此前,上市公司和銀行已進行過相應溝通,銀行也向上市公司發放過意向函,但在談判過程中,相應的審批條款較多,上海衍通在杭州,而銀行表示異地跨區域貸款不能放款,因此上市公司配合銀行將上海衍通遷回上海。“的確是折騰了蠻長的時間,銀行還是覺得不能滿足放款的條件,最終資金這一塊就有問題。”徐宏菁稱。

新通聯財務總監何再權補充解釋稱,併購貸款一事由其主導,最初跟十幾家銀行有過接觸,最終進入內部審覈流程的共有6家,其中民生銀行杭州分行、農業銀行杭州分行及浦發銀行杭州分行均給上市公司下發過貸款意向函。

“但後來它們也是因爲母公司在上海,子公司在杭州,涉及集團授信的問題,跨區域存在障礙,建議我們把子公司遷回來。”何再權說道,上海衍通遷回上海後,上市公司與多家銀行有過接觸,從其中一家銀行處可以獲得部分額度,但不能覆蓋上市公司所需,其他銀行又仍然涉及審覈等問題,因此無法發放貸款。

何再權進一步解釋稱,資產購買一事本就已持續了兩年多時間,再往後拖就會對股東不負責,既然已經不能獲得金融貸款,又無法從別的渠道籌到資金,就需要儘快終止,這樣對大家都有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