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387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050亿元,同比下降5.8%。

尽管转型步入深水区的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未见起色,但奥纬咨询近日发布的《砥砺前行,静待花开:中国人身险市场未来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提升,这些潜力将在未来30年中逐步释放,到2050年,中国人身险行业保费规模或将达到45万亿元。其中,医疗险、养老金/年金险、定期/终身寿险或将成为支柱型产品。

市场潜力将在未来30年逐步释放

《报告》显示,相较于其他亚洲发达市场,中国人身险渗透率明显偏低。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提升,这些潜力将在未来30年中逐步释放。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居民仍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其中医疗、养老方面缺口尤为明显。目前,人们对于长寿风险和早亡风险均未进行有效管理,只要险企能够建立并深化消费者信任,帮助他们完善风险保障,行业的增长动能也将随之释放。

中国人身险市场发展将遵循典型的三阶段增长模式。《报告》表示,第一阶段,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身险渗透率双双较低,正如当前的中国人身险市场。第二阶段,当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至1万美元后,人身险渗透率将迅速增长,保费规模将以11%至1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第三阶段,预计在2040年前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到2.5万美元,人身险市场规模将在收入水平提升的驱动下以5%至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50年,保费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

向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转变

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意味着有效打通客户信息及需求、产品及服务交付渠道和综合保险生态,对应对短期挑战、释放长期潜能至关重要。而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服务宗旨升级,即从单一的销售产品向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转变。实现这一模式需要与客户构建多层次的深度互信,包括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对产品服务的信任、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报告》建议,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提供便利的客户触达渠道,形成深入的客户需求理解,打造针对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并以代理人、第三方合作伙伴与数字化工具支持多层次的服务模式。除人身险产品外,延伸至医疗、健康管理、老年护理、财富管理等各类康养和金融服务。同时,优化产品和服务,并将各类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搭配,形成针对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除了服务升级,商业养老产品也是未来寿险业务增长的新支柱。研究发现,对长寿风险和早亡风险的保障不足,是中国养老年金和传统寿险产品市场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都将对人身险市场发展产生积极拉动作用。

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客户服务

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需要重塑代理人渠道,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对此,《报告》提出,可推出优化招募、资质认证、专业培训、薪酬激励改革、职业道路规划等举措。

另外,线上渠道作为险企触达大众客户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亟待加强数字化能力。对于险企而言,加强数字化能力,并将其赋能客户服务及转化,及早通过线上渠道向客户提供简单易懂的产品,加强保险意识的教育,可以为日后的转化升级打下基础。同时,保险生态体系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触达更多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触点和服务升级的选择,从而帮助险企在竞争激烈的线上市场脱颖而出。

例如,中国平安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布局人身险改革并全面开启数据化转型。平安的寿险改革以产品、渠道为经,以数字化为纬,2019年开启全面数据化转型,并实施“2355”改革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实现科技赋能和价值经营。

《报告》总结称,中国人身险行业需要对短期挑战、成长转型阵痛留有耐心,只要目光长远,将迎来30年的高速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