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對於科技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擊。

3月14晚間,寒武紀公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梁軍因與公司存在分歧,已於近日爲其辦理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後梁軍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15日,寒武紀股價大跌,截至收盤,報66.02元,跌幅18.38%,總市值264億元。

寒武紀頭頂“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於2020年7月登陸科創板,由於標的稀缺性,寒武紀獲得了較高的市場溢價,股價一度摸高至近300元。

但上市以來,寒武紀還是面臨着不少質疑聲,包括持續虧損、短時間內無法盈利、客戶集中度高等問題。伴隨着這些問題,寒武紀的股價也一路走低。

對研發管理有一定影響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梁軍自2017年便加入公司,離職前爲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在此次人員進行變動後,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有陳天石、劉少禮以及劉道福。

此外,公告還顯示,目前寒武紀有1228名研發人員,佔比爲80.37%。

公司稱,梁軍的離職,會對公司的研發管理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這次公告引起了業內大量關注,因爲梁軍不僅是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也是業內技術大牛。

公開信息顯示,梁軍出生於197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學歷。2000年至2003年,就職於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任工程師。2003年至2017年,任職於華爲海思,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專家、高級技術專家,先後負責網絡芯片架構設計、手機SoC芯片設計及團隊管理。

梁軍自2017年從華爲跳槽到寒武紀,任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負責AI芯片的總體技術和產品研發、研發團隊管理,對產品創新和研發體系搭建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披露,梁軍在寒武紀任職期間曾參與研究並申請發明專利138項、PCT10項,均爲非單一發明人,其中14項發明專利已授權,其餘仍處於審查階段。

進一步通過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檢索可知,梁軍在寒武紀任職期間,共有18件登記爲發明人的專利申請。上述專利均爲發明專利,申請時間集中於2019-2020年。梁軍的18件專利申請主要集中於數據處理、神經網絡模型、計算裝置等相關技術領域。

不過,寒武紀對此表示:“前述知識產權所有權均屬於公司,不存在知識產權的糾紛,其離職不影響公司知識產權的完整性。”

但畢竟是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寒武紀亦坦言,“梁軍離職會對公司的研發管理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公告並未描述梁軍與寒武紀存在的具體分歧。3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梁軍離職原因進一步詢問寒武紀,相關人士僅表示“以公司公告爲準”。

根據寒武紀與梁軍簽署的《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約定,梁軍應在勞動合同解除後兩年內履行競業限制義務,不得在與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經營相同或類似產品且與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單位及競爭單位的關聯公司中工作,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爲競爭單位工作或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係。

梁軍離任後,寒武紀暫未指定新CTO人選。

去年虧損8.5億元

相比剛上市時市值超千億的高光時刻,寒武紀的股價現已跌去大半。從業績表現來看,虧損問題還在持續。

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寒武紀營業總收入72,104.49萬元,同比增長57.12%。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雲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及智能計算集羣業務。

其稱,邊緣產品線MLU220芯片及加速卡落地多家頭部企業,在報告期實現近百萬片量級的規模化銷售,邊緣產品線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突破性增長。公司中標江蘇崑山的智能計算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羣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

雖然收入大幅增長,但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84,720.09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94.98%。主要原因系研發費用、管理費用中股份支付、銷售費用的增長所致。

寒武紀解釋稱,爲保證“雲邊端”芯片產品及基礎系統軟件平臺的高質量迭代,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優秀人才、保持公司研發團隊穩定。報告期內,公司發生的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同時,因公司2020年底及2021年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導致本報告期按歸屬期分攤的股份支付費用增長。此外,因公司積極發力智能芯片市場推廣及生態建設,銷售費用有一定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近五年,寒武紀的歸屬淨利潤均爲虧損狀態。

從目前市場上的觀點來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廣發證券指出,寒武紀2021年業績符合預期,綜合考慮公司行業地位、競爭優勢、下游需求前景以及獨立第三方平臺的稀缺性等因素,參考可比公司估值,給予公司22年40倍PS,對應合理價值107.38元/股,維持“增持”評級。

國金證券認爲寒武紀的“虧損難改善,2021年費用高於預期”。“由於邊緣運算產品線出貨高於預期及智能集羣業務增長,上修2021年營收預測21個點到7.1億元,同比增加55%。但由於費用高於預期,預計歸母淨虧損到8.56億(增加17%),維持寒武紀‘增持’評級及88元目標價,並調整2022年/2023年歸母淨虧損預測從6.6億元/6.2億元到7.2億元(增加9%)/6.7億元(增加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