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佈局?

A股持續震盪下跌,3月以來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10%,估值也相應跌至歷史相對低位。

截至3月15日,上證綜指市盈率爲11.6倍,處於近5年10%分位數水平,更長期來看已低於2008年上證指數1664點時的估值水平(13.5倍)。上證50和上證180整體市盈率分別爲9.5倍、9.4倍,也均處於歷史低分位。

多方業內人士認爲,對比歷史上大型底部,當前市場估值處在歷史相對低位,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相對估值也具有吸引力,已經開始展現更多的配置價值,性價比較高。

那麼在當前的時點,投資者應該如何佈局?

有業內人士認爲,短期調整雖然劇烈,但是風險偏好本身是週期性均值修復的,因此反彈的到來不會太遠。市場在情緒冰點之後,可能圍繞一季報和穩增長髮力方向演繹,成長景氣方向仍將是後續反彈的領漲方向。

估值已低於2008年1664點時

3月15日,A股市場放量大跌,其中滬指跌破3100點,滬指和深成指均跌逾4%。兩市近4500只個股下跌,約130只個股跌停。資金方面,兩市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北向資金再度淨賣出160.24億元。

整個3月以來,A股市場被恐慌情緒籠罩。截至3月15日,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1.51%,深證成指累計下跌14.26%,創業板指累計下跌13.07%。

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所長助理劉晨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3月以來A股和港股市場快速下挫,反映了投資者對後市的多重擔憂,包括國內疫情迎來了大範圍的反覆、經濟前景及穩增長效用不明朗、烏克蘭局勢仍具有不確定性、反壟斷加碼及中美金融領域摩擦、外資大規模撤出等。這其中自然包含可能影響後市的不穩定因素,但僅就目前來看更多的是情緒上的恐慌,市場風險偏好快速回落而呈現無差別拋售的現象。

“從歷史經驗來看,情緒化主導市場邏輯的階段,短期資金面結構往往較爲脆弱,指數也會恐慌性超調,市場表現與基本面情況有所脫鉤。”華夏基金相關人士稱。

拋開恐慌情緒來看持續下跌後的A股估值,多方市場人士認爲,站在全市場來看,當前指數已經具備較強的支撐。對比歷史上大型底部,當前市場估值具備吸引力。

截至3月15日,上證綜指市盈率爲11.6倍,處於近5年10%分位數水平,更長期來看已低於2008年上證指數1664點時的估值水平(13.5倍)。

大盤藍籌指數來看,上證50、上證180整體市盈率分別爲9.5倍、9.4倍,處於近五年30%分位數、10%分位數,均低於2008年上證指數1664點時的水平。行業來看,上證180中金融、信息、通信行業的市盈率均創下了歷史最低,其中金融行業市盈率僅5.9倍。

“ 藍籌板塊不僅估值較低,也保持了一定的成長性,市場預計2022年上證50、上證180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2.3%、13%,對應2022年底的預期市盈率僅8.5、8.3倍,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細分來看,上證180金融板塊利潤增長穩定,預計2022年保持10.7%的增速,對應年底的市盈率僅5.3倍。製造業公司中,萬華化學市盈率不到10倍,2021年淨利潤增幅高達145%;中國建築市盈率只有4.3倍;航運板塊的中遠海控2021年淨利潤增長8倍,市盈率僅2.7倍。

再對比全球其他市場指數來看,上證50、上證180整體市盈率明顯低於美國標普500(20.5倍)、歐洲STOXX50(14.5倍)、日本日經225(14.5倍)等主要發達市場指數的水平。

中金公司認爲,中國市場估值絕對估值處在歷史相對低位,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相對估值也具有吸引力。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也稱,就歷史平均水平來看,目前A股的估值已經在偏下的分位了,其實已經開始展現更多的配置價值,性價比較高。

“中國經濟基本面與流動性相應配合的話,只要風險偏好回升,一些短期的風險事件消失的話,對中國穩增長以及市場估值修復還是抱有比較樂觀的態度。”邵宇的邏輯在於,一方面,A股目前有部分資金流出與地緣衝突有一定關係,中國可能會結合經濟需要以及市場考慮爲主,做出相應的流動性補充和優化;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企穩並且中期向好的方向沒有改變,在經歷從房地產到科技創新轉型過程中,新興產業增速較爲明顯,新老基建同時發揮作用,穩定經濟,穩定流動性的供應,那麼估值也能夠穩住。

企穩信號有哪些?

那麼,A股的企穩信號是什麼,在當前低估值水平下,投資者又該如何投資佈局?

“決定風險資產特別是股市企穩有三個方面因素,都具備的話,企穩就比較明顯了。”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一是經濟基本面要穩住,特別是宏觀數據和微觀數據相結合,能夠顯示穩定的信號,特別是一些先行的微觀指標;二是流動性應當是適度寬鬆的,包括降準、降息的信號也較爲重要;三是風險偏好要上升,若地緣衝突解除、疫情恢復的話,可能對風險偏好有提升的作用。

華夏基金相關人士認爲,指數仍在尋底的過程中,考慮到地緣局勢特別是能源制裁的動向依然是短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市場或有修復但依然不排除反覆,直到情形進一步明朗和改善。從交易層面來看,近期止損盤較多,包括前期抄底的部分資金也出現了恐慌性殺跌,指數在企穩前大概率會有所縮量,如果外部環境配合,縮量後走平,就會形成一個明顯的企穩信號。

“在對風險因素充分反映之後,短期來說市場或有一定的修正空間。一方面,近期的大跌疊加利率中樞下移,權益資產的性價比有所回升,左側的配置型資金有望部分迴流;另一方面,俄烏衝突雖未靴子落地,但由此導致的供應鏈風險近期有所緩解,油價高位回落,美聯儲3月加息50bp概率下降,都有助於短期的市場修復。”劉晨明稱。

從中期來看,劉晨明認爲,噪聲之外,A股的核心邏輯仍在於穩增長力度和效用,即政策工具釋放節奏和終端需求的修復情況。一方面,雖然1月~2月經濟數據超預期,但在疫情反彈、失業率回升的陰霾下,市場對持續性有一定顧慮;另一方面,2月社融、信貸等數據低迷,也使得市場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

“但需要看到的是,政策面三令五申將穩增長作爲今年最緊要任務,不可低估保增長決心。歷史經驗來看,歷次穩增長(如16年、19年社融數據都是1月天量、2月低於預期、3月天量)進程中社融及信心的修復都不是一蹴而就,但事後覆盤看,政策工具是充分的。此外,從政策底到企業盈利底之間存在一定時滯,市場的信心修復也需要一個過程。”劉晨明稱。

在劉晨明看來,A股看到大級別上漲或者新一輪股市週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即信用擴張+盈利觸底+性價比進一步回升,這三個條件在年中或者下半年有希望達成。

對於短期市場行情下,投資者應該如何佈局?“目前,風險偏好水平已經收縮至2011年相近區間,低於2016年熔斷和2018年。”華夏基金相關人士認爲,短期調整雖然劇烈,但是風險偏好本身是週期性均值修復的,因此反彈的到來不會太遠。從結構上看,成長景氣方向仍將是後續反彈的領漲方向,繼續看好新能源車、半導體、光伏、有色金屬、醫藥等板塊。

劉晨明認爲,市場在情緒冰點之後,可能圍繞一季報(鋰電、鋰電設備、汽車電子、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軍工、CXO、週期)和穩增長髮力方向(核電、5G+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水利、管廊)演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