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一波集體大回暖讓我國大部地區體驗到了春天的溫暖,甚至南方不少小夥伴已經提前感受到了夏天的“熱情”。然而,一個“不速之客”——冷空氣,它來了!它實力不俗,未來兩天將一舉扭轉前期偏暖格局。那麼,這股“轉折式”冷空氣影響到底有多強?它將重點影響哪些區域?後面還會有更強的冷空氣侵擾嗎?關於冷空氣的6大“靈魂拷問”,中國天氣網一一爲您解答。

一問:這股冷空氣到底有多強?

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閔裕秋介紹,明天開始將要給我國中東部帶來雨雪降溫的這股冷空氣,單從它本身的實力上來說,並不能算一員“悍將”,但由於前期我國大部的基礎氣溫較高,北方不少城市截至3月15日的最高氣溫仍在20℃以上,南方不少城市的最高氣溫更是已經接近或突破30℃大關,所以這股冷空氣帶來的降溫非常不俗,華北、東北、黃淮、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降溫4-10℃,部分地區降溫幅度甚至可達12℃以上。

降溫過後,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遼寧東部、河北南部至山西西部一帶,華北、東北地區等地最高氣溫將重回個位數、甚至跌破冰點。值得注意的是,北方氣溫的低點將出現在3月17日至18日,東北、華北和黃淮氣溫將由偏高整體轉爲偏低;而相對於北方氣溫的直接“跳崖”,南方的氣溫則會多些起伏,但20日後接踵而來的冷空氣也將使得南方的氣溫從偏暖轉爲偏冷。

二問:哪些地方降溫最猛?

先來看北方,截至3月15日,我國華北、黃淮等地的氣溫依然維持偏暖格局,大城市中,像是太原、鄭州、石家莊、濟南等地,15日的最高氣溫基本都在20℃以上,太原15日的最高氣溫達到24.7℃,再創今年以來新高。但隨着明天冷空氣的影響開始顯現,18日前後,北京的最高氣溫將迅速降至2℃左右,天津2℃,石家莊6℃,鄭州5℃,濟南5℃,太原4℃,也就是說上述城市的累計降溫幅度或達10℃,甚至15℃以上。

南方一些大城市降溫幅度也不輸北方,如合肥、南京、杭州、上海、武漢、長沙和南昌降幅都在10℃以上,長沙的最高氣溫會暴跌20℃,將從30℃猛跌至10℃。

三問:這股冷空氣會帶來降雪嗎?

這股冷空氣會帶來降雪,降雪基本在北方。預計,16日夜間至18日,京津冀、山西東部和北部、內蒙古中部、遼寧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遼寧東部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累計降水量5至8毫米,部分地區10至20毫米,局地20毫米以上。預計,上述地區新增積雪深度將達2至8釐米,內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部分地區可達10至20釐米,局地可達20釐米以上。公衆需留意臨近預報,注意防範雨雪天氣帶來的能見度下降、道路積雪結冰等不利影響。

四問:南方會出現暴雨冰雹嗎?

這次冷空氣還將給南方帶來大範圍降雨過程。預計,明天開始,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重慶東部、貴州中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北中東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地區累計降雨量普遍可達50至70毫米,局地100至120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冷暖空氣激烈“對峙”,除了強降雨過程外,15日夜間至17日,南方地區還將自西向東將有較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四川東南部、重慶、貴州、雲南東部和南部、湖北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中部等地將有短時強降水(小時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60毫米以上);重慶南部、貴州、湖南西部和東北部、湖北南部、江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將有8~10級、局地11級的雷暴大風;貴州、重慶西南部、雲南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或有冰雹現身,需注意防範。

五問:我國多地已入春,這次大降溫算“倒春寒”嗎?

根據2018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倒春寒氣象指標》中的定義:倒春寒,一般是指每年春季(3~5月),出現的前期暖、後期冷,且後期氣溫明顯低於正常年份的現象。這次冷空氣到來前,我國在整個3月上旬都升溫迅猛,目前春季的前沿已經位於我國陝西關中-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部一線,春季的前沿比往年更偏北,而本週大降溫過後,華北、黃淮再到長江沿線地區,都將重新感受到冬日的寒意,按這個標準的話,這次也可以說是一次“倒春寒”過程了。

六問:未來還有冷空氣嗎?還會更冷嗎?

展望後期,預計這股冷空氣過後,在本週後半段,還會有一股冷空氣接踵而至,並且對南方氣溫的打壓會更加明顯。受眼下這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前期氣溫偏暖的格局已經逐漸扭轉,尤其是北方地區氣溫率先“觸底”。而隨着後一股冷空氣更爲深入南下,長江沿線一帶的氣溫也將在20日至21日左右“觸底”。預計,3月下旬冷空氣較爲活躍,除了青藏高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外,其他大部地區平均氣溫都將較常年同期偏低1~2℃。

綜上所述,這股冷空氣將給我國的天氣舞臺來一次“大換臉”,雨雪、降溫、強對流一個都不少,其威力不容小覷。中國天氣網提醒公衆需注意防範降雪、降雨、強對流、降溫等不利天氣對交通出行、身體健康的不利影響,羽絨服、棉衣等厚裝不要着急收起來,根據各地氣象臺發佈的預報預警信息適時調整着裝,遠離氣象災害風險較高的地區。

來源:中國天氣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