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油氣、有色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徘徊,帶動私募CTA策略(管理期貨策略)逆勢“走紅”。

然而,A股資源股板塊整體表現卻差強人意。來自私募業內的最新策略研判顯示,短中期內,資源股預計仍是波段性機會,較難出現長週期上漲。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於世界經濟“滯漲”風險的擔憂凸顯之後,有頭部私募表示,大宗商品市場年內可能逐步趨勢性轉弱。

資源股和大宗商品表現分化

受前期美聯儲貨幣寬鬆、俄烏緊張局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2年以來,原油天然氣、部分有色金屬農產品等全球大宗商品出現一輪大幅拉漲。

近幾個交易日,雖然原油等商品自高位顯著回落,但今年以來漲幅依然“可觀”。

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來看,截至3月15日收盤,文華商品指數年內漲幅依然達10.27%,並一度逼近2021年的歷史新高234.53點;而同期文華工業品指數則上漲了11.78%。

而在A股方面,今年以來,資源股、週期股板塊指數並沒有表現出階段性強勢。其中,有色、化工、房地產等行業指數,今年以來的跌幅已與A股主要股指大致相當。中證金牛座APP數據顯示,煤炭、鋼鐵等5個典型資源股、週期股板塊指數,僅有煤炭股指數今年以來出現上漲。

資源股料難現長期機會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即便大宗商品整體再現急漲,資源股的投資機會仍難把握。一方面,資源股股價和大宗商品價格“觸頂”並不會同時到達;另一方面,俄烏衝突、新冠疫情對後續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的影響程度暫不明晰,疊加國內保供穩價政策,國內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供給較2021年可能更加寬裕,資源股預計難以出現長期投資機會。

紫閣投資總經理徐爽表示,以油氣資源類商品爲例,從中長期來看,發展綠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大方向。國際局勢衝擊油氣價格之後,各方發展綠色能源的決心反而可能會加強。考慮到過去幾年全球對化石能源的勘探和開發存在不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資源股的重新定價和綠色能源的發展是並行的。徐爽稱:“我們認爲,資源股面臨的是過度忽視之後的糾偏,而不是長期投資機會。”

量化私募思曄投資的投資總監楊少芬表示,分不同商品種類來看,煤炭價格去年開始出現上漲行情,很多煤炭股也跟隨上漲,現在相關個股股價並不低,股價相對合理;油氣板塊情況和煤炭類似,近期石油價格又出現大幅上漲,相關個股可能還會階段性維持強勢。但是從長期來看,相關板塊股價走勢可能跟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有階段性的機會,但是難有長期趨勢性的機會。

CTA策略、多策略或仍值得關注

今年以來,國內股票市場與商品期貨市場急劇分化,在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整體負收益的同時,CTA策略、複合策略等類型的私募產品收益逆勢上漲。

朝陽永續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CTA策略產品平均獲得了4.19%的正收益,全行業有接近七成產品取得了階段性盈利。而在近期全球及國內商品期貨市場顯著回落的背景下,從全年維度來看,相關私募人士仍然認爲,今年CTA策略、多策略的基金產品值得重點關注。其中,更有私募人士認爲,商品期貨市場今年可能會出現逐步轉弱的“趨勢性大機會”。

千象資產表示,近期商品市場的整體表現,可以稱得上是地緣事件引發的“大宗商品通脹行情”。例如,俄烏兩國的農產品和原油的出口量下降,導致全球範圍內的部分農產品、石化工業品的價格上漲。就短期而言,“在寬信用兌現的基礎上,國內宏觀環境仍然總體驅動商品向上,CTA策略的階段性表現仍然值得看好。”

楊少芬稱,過去兩年,全球大宗商品由於受到供需錯配、運輸瓶頸、全球“放水”以及主要經濟體減碳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出現了階段性的牛市。但隨着國內外供應鏈的修復,以及海外財政與貨幣政策空間的收緊,2022年多數商品的“供需短缺”形勢可能會逐步下降,商品市場的運行重心,可能將回到下行軌道。此外,如果後期地緣衝突因素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歐美貨幣政策轉向的影響沒有充分消化,商品期貨市場也仍將維持較高的波動率水平。“思曄投資對今年大宗商品類金融資產的趨勢性表現持積極態度,CTA策略產品以及包含CTA策略的多策略產品可能仍然有較好的收益機會”。楊少芬稱。

編輯:曹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