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馮茵倫

近日,有用戶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在京東購物平臺“泡泡瑪特京東自營旗艦店”裏下單了12個整盒的“DIMOO去哪兒”系列,價值8532元,但收到整箱後卻沒有拆出一個隱藏款。

該系列的宣傳廣告文字中標明“每生產108個產品中有一個是隱藏款”,但律師對此指出,從該盲盒商品頁面標註信息來看,很難認定商家存在虛假宣傳。

盲盒愛好者爲抽“隱藏款”端整箱

3月11日晚,有用戶發帖稱,3月10日晚在京東購物平臺的“泡泡瑪特京東自營旗艦店”裏下單了12個整盒的 “DIMOO去哪兒”系列,共有108個單盲盒。該用戶默認以爲是未拆的原箱。

根據其所傳的交易訂單,整盒單價爲711元,12盒共計8532元,該商品標明“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11日上午,該用戶收到整箱快遞,上面貼有“整箱勿拆”的字樣。但令該用戶沒想到的是,拆完所有盲盒,卻發現沒有一個隱藏款。

該用戶在社交平臺的個人介紹欄寫着“塑料小人愛好者”,從過往交易記錄截圖來看,其曾有多次購買泡泡瑪特不同系列的整箱盲盒經歷。

該用戶此次購買的 “DIMOO去哪兒系列”是泡泡瑪特最新上市的人氣盲盒。該系列的官方廣告上標有小字說明:“DIMOO去哪兒系列手辦含有9個常規款,1個隱藏款。該盲盒系列商品隱藏款出現的概率,是基於全部生產數量制定的,隱藏款生產配比是1:108,即“每生產108個產品中有一個是隱藏款”。

根據該用戶上傳的截圖信息,她就此問題聯繫了京東平臺的泡泡瑪特官方客服,但對方解釋稱,“這款抽到隱藏的概率是比較小哦”。當該用戶明確表示自己買的是整箱,“整箱裏面就是肯定保一個隱藏的啊”,但客服回覆說,“不是,您買12個整盒是一大箱哦,裏面哪個有隱藏,發貨人的人也是不知道的哦”。

對此,該用戶在社交平臺上質疑泡泡瑪特存在虛假宣傳。該用戶寫道,“有的盲盒鏈接寫明‘拍12非整盒’,但爲何不註明‘拍12非整箱’呢?請問頁面上寫的1:108是欺騙消費者嗎?誘導消費者的嗎?在這裏玩文字遊戲嗎?買了那麼多次泡泡瑪特的盲盒,一點保障都沒有嗎?如果不是爲了隱藏,顧客拍下你們那麼多重複的盲盒意義是什麼呢?”

3月11日,該用戶再次發帖,稱“已經投訴舉報了!等一個結果。”截圖顯示,其已在北京事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投訴。該用戶回覆澎湃新聞稱,等待處理後續。

律師:很難認定商家存在虛假宣傳

前述用戶的經歷並非個例。此前也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在泡泡瑪特線下實體店內購買了一整箱同系列產品,隱藏款生產配比顯示爲1:144,卻無一“隱藏款”出現。

在前述用戶發佈的帖子下方,有盲盒愛好者留言稱,“好無語,直接投訴!!”“箱貨正常是有隱,但是也有黑箱的情況,直播間經常出現,哎,肉疼”。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引發《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的通知》(滬市監競爭20220014號)第九條:盲盒經營者應將商品種類、抽盒規則、商品分佈、商品投放數量、隱藏款抽取概率、商品價值範圍以及每個系列可以抽取的次數、金額限制等關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前知曉。盲盒經營者不得通過後臺操縱改變抽取結果、隨意調整抽取概率等方式變相誘導消費。不得以折現、回購、換購等方式拒絕或故意拖延發放盲盒。不得設置空盒。

那麼,購買整箱拆不出“隱藏”,商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

北京市中聞(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向澎湃新聞表示,從消費發佈的截圖來看,泡泡瑪特盲盒的經營者已註明了“此盲盒系列商品隱藏款的概率,是基於全部生產數量制定的,隱藏款生產配比是1:108,即每生產108個產品中有一個隱藏款”,這明確說明了購買整箱並不表示就一定可以拆出隱藏款。因此,從泡泡瑪特盲盒商品頁面標註信息來看並很難認定商家存在虛假宣傳。

劉凱認爲,在認定虛假宣傳時,應當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相關公衆一般注意力、發生誤解的事實和被宣傳對象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爲進行認定。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資深律師吳剛此前接受媒體時曾直言,“它的文字說明其實在考察消費者的語文理解水平和數學水平。”

“萬物皆可盲盒”愈演愈烈,背後亂象引發社會熱議。“今年“3·15”期間,盲盒問題也被“點名”。

央視財經報道稱,800元的娃娃盲盒實際成本僅有30元,其背後商品價格虛高,誘導過度消費以及產品質量差等情況時有發生。此外,拆“隱藏款”這一開箱玩法令消費者上癮,有消費者一次性斥資10494元購買了106份盲盒套餐。

在某投訴平臺上以“盲盒”爲關鍵詞,2021年度投訴量超9000條,涉及多個行業。其中與“泡泡瑪特”相關的投訴共有7519條,主要包括質量問題、退款問題等。

工商信息顯示,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並於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成爲國內“盲盒第一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