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英子 實習生魏巍 北京報道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那麼,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既實現經濟繁榮又實現共同富裕?”

3月13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北大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指出,中國若要持續發揮社會經濟活力,就必須解決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必須讓更廣泛的羣體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政策。

直面收入分配問題

有學者認爲,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2003-2020年的大部分年份中,伴隨中國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增加,收入變化和基尼係數變化(基尼係數越低,收入分配越公平)的方向基本一致。但特別是受到疫情衝擊後,基尼係數於2020年回升,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再次顯現。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目前我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來源之一還是城鄉二元結構,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高於農村居民,其原因是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TFP)不高,政策舉措應對症下藥。

對此,劉俏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包括土地確權、農地的流轉等,實現農業的集約化和現代化,增加農業人口的收入;第二,解決戶籍改革、租賃住房相關改革、公積金覆蓋面等問題,承接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第三,通過激勵財政政策增加對低收入羣體的轉移支付,例如發放消費券等;第四,預測在未來15年,我國20%的勞動人口會從農業轉移到其他產業,應加大對城鄉居民人力資本的投資,提升相關生產技能、就業技能。

陳玉宇指出,培訓適應新產業結構、新技術環境的技能,對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建議加強對技能培訓的重視程度,出臺更多激勵措施。

“共同富裕不是說沒有差距,而是一種可理解的、能讓社會緊張感降低的差距,讓充滿競爭、壓力的市場經濟能夠得到公衆的認可。”陳玉宇提出,未來中國應圍繞宏觀經濟增長相關政策和社會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相關政策這兩方面發力,要讓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增長速度快於高收入羣體,做好社會保障,實現包容性增長。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志剛在研討會上指出,未來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走勢,離不開政府公共政策的設計。他認爲,從宏觀統計上來看,個人所得稅對於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是有限的,社保和實物性轉移支付,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經過調整以後對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會有較大提升。”

此外,王志剛指出,在中國居民收入裏,勞動者報酬佔比高達85%,財產性收入佔比並不高,未來,居民通過金融投資渠道獲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爲,數字化也可爲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數字化加速破局

王志剛指出,數字化爲三次分配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初次分配中,數字化可以促進經濟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二次分配中,數字化推動政府治理的現代化,可以把蛋糕分得更好;三次分配中,數字化有助於構建智慧社會生態,發揮科技向善的力量。

“不論是消費券還是財政直達機制,都是運用數字化的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效率,還節約了很多制度性交易成本。”王志剛說。

不僅如此,數字化還能更好地反映出分配效果。

“宏觀政策的分配效應究竟是怎樣的?財政部、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支出到底流向何處?”陳玉宇在會上提出,每一項公共支出的再分配效應需要學者們去調研,未來或可將研究數據商業化運行,通過建立大數據公司,細化各級政府的公共支出,構建受益羣體畫像。

在需求側,北大光華研究團隊以2020年杭州消費券發放爲例,通過大數據和計量方法精確估計消費券對於新增消費的作用。

“消費券通過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進行發放,其設計、券種、發放時間均可靈活掌握或不斷優化、改進,這是電子消費券非常鮮明的特色。”北大光華本科研究生項目執行主任、市場營銷系教授沈俏蔚在研討會上圍繞消費券的研究進行分享時指出,小額消費券在帶動消費上具有顯著作用,使用過消費券的消費者也沒有降低未來消費,並且消費券多次發放拉動消費的效果仍然持續。

“消費券政策對商家也有正向的幫助。”沈俏蔚表示,數據分析發現,消費券對於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新增消費當中的50%落在了餐飲和食品零售板塊當中。

需要關注的是,在享受數字化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可能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

王志剛認爲,應關注數字經濟紅利分配的差距帶來收入的差距,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產生的綜合影響,這需要對現有規則制度進行優化設計,促進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利用生產網絡的方法,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相比老基建,新基建更利於產業升級。綜合增長和結構調整,2/3左右的基建支出給新基建是最優的。”王志剛進一步指出。

沈俏蔚亦認爲,消費券發放可以跟數字鴻溝聯繫起來考慮,建議聯合財政、民政以及電信運營商等相關企業各方力量參與進來,向低收入羣體補助智能手機,解決電子消費券領取和使用的問題,將該羣體納入到以移動互聯爲基礎的數字經濟中。

“我想這本身就是共同富裕下非常有意義的政策實驗。”沈俏蔚說,低收入羣體有了智能手機以後,信息獲取更爲便利,或將間接提升其就業機會、收入以及生活滿意程度。

相關閱讀:北大教授沈俏蔚:欠發達地區對消費券發放更敏感

(作者:朱英子,實習生魏巍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