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2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业绩全线尽墨,这家千亿基金公司怎么了? | 基金冲击波

截至3月16日,长城基金旗下62只可统计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全线尽墨,其中有46只净值下跌超15%。

《投资时报》研究员  齐文健

开年以来,在权益市场剧烈震荡的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按照今年以来基金净值跌幅由高至低排名,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推出了《基金跌幅榜》。结果显示,截至3月16日,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基金)旗下共有62只可统计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这62只基金年内业绩全部告负,其中46只基金年内净值跌幅超过15%。

具体来看,表现最差的是长城久祥,收益率为-28.61%;紧随其后的是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收益率为-24.04%;此外,长城久源C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3.29%,长城久源A、长城久恒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3.2%、-22.75%。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数据发现,在上述62只年内业绩飘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不乏投资老将所管的产品。

譬如,作为长城基金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杨建华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已有17.83年,在该公司基金经理团队中排名第一。当下,杨建华单独管理着长城价值优选、长城核心优势、长城品牌优选等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各类份额合并计算),这些基金今年以来 “全军覆没”,净值下跌皆超过7%。

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受到影响。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长城基金旗下有21只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各类份额合并计算),其中12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这12只基金中,长城久润、长城久祥、长城久益灵活配置A/C的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长城基金管理规模为2068.61亿元,在149家基金公司中排第32名。其中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071.87亿元,撑起了该公司管理规模的半壁江山。

相对于货币型基金规模的“豪横”,长城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则比较疲软,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合计为452.13亿元。

或为改善权益类基金规模不理想的现状,该公司频繁成立新基金。自2021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成立了21只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有9只。

除此之外,近年来长城基金高管层面也有更迭。

1月13日,长城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沈阳因个人原因离任,并未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离任日期为1月11日。去年7月,副总经理赵建兴因个人原因离任,并在一个月后出任兴银基金总经理。

2020年6月,原总经理熊科金、原副总彭洪波都因任期届满离任,彼时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王军代理。同年7月,邱春杨履新公司总经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