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自購名單還在增加中,創下歷史同期最猛“自購潮”!

繼睿遠、嘉實、永贏、海富通等多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購後,基金公司自購的名單還在繼續增加。

3月17日,天弘、易方達、交銀施羅德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也陸續發佈自購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的公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不滿三個月,已經有5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購總金額超過20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開年以來基金管理人出現“自購潮”,通過與持有人利益一致化,有利於穩定投資者情緒,增加投資者信心,也用真金白銀和長期持有的方式,展現了對非理性下跌市場的長期看好。作爲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的行爲展現了機構投資者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強化了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使命和擔當。

天弘、易方達、交銀施羅德基金等“出手”

紛紛自購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

3月17日,天弘基金發佈“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公募基金”公告。公告顯示,天弘基金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並與廣大基金份額持有人同行,於2022年3月17日運用固有資金1億元申購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並承諾持有時間不少於1年。

據瞭解,天弘基金本次自購的1億元主要認購了旗下4只主動權益產品:天弘創新成長2000萬,天弘互聯網2000萬,天弘醫藥創新4000萬,天弘雲端生活優選2000萬。

天弘基金對此表示,一直以來,天弘基金持續通過固有資金大額自購與廣大持有人同行,助力投資者實現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共享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紅利。

天弘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天弘基金合計持有的旗下公募基金產品總金額超28億元,涉及65只產品,均爲非貨幣公募基金。其中,持有權益類基金合計超13億元,具體看,主動權益類基金持有超10.7億元,權益指數基金持有超2.3億元。

同一天,交銀施羅德基金也發佈公告,決定以公司(含全資子公司)固有資金5000萬再次申購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並承諾至少持有三年以上。

同時,公司還發布《致持有人的一封信:未來屬於樂觀者》。公司表示,在劇烈的波動中,持有人內心的恐慌和煎熬我們感同身受,但我們相信,冬天終將過去,未來屬於樂觀者。

“在經濟大環境得以穩定的背景下,2022年A股企業盈利和估值修復無需悲觀,我們相信,堅守長期價值的行爲將被有效市場所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1月28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就曾發佈公告稱,在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固有資金5000萬元認購或申購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並至少持有1年以上。

同在3月17日,易方達基金也發佈公告稱,易方達基金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

同日,中庚基金也發佈三則公告,中庚價值品質基金、中庚價值先鋒基金自3月18日起開放日常申購。同時,上述基金的三位基金經理將開展自購,其中,丘棟榮將申購中庚價值品質基金不低於1500萬元、陳濤將申購中庚價值先鋒基金不低於500萬元、曹慶將申購中庚價值先鋒基金不低於200萬元。

Choice數據統計,如果算上3月17日公告的自購金額,今年以來已經有54家基金管理人自購總金額超過了20億元,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從歷史數據來看,每當滬深300指數等大盤行情不佳的年度,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購的金額都會放大,比如在2018年,滬深300跌幅超25%,基金自購總金額超過32億元,超過了前期多個大盤表現較好的年度;而2022年開年以來,滬深300指數跌幅已經超過14%,也帶來了自購資金創歷史同期的新紀錄,展現了基金管理人用真金白銀表達對股市未來的信心。

“自購”體現對後市信心

公募展現專業機構投資者擔當

事實上,在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召開後,證監會黨委就迅速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就抓好貫徹落實進行研究部署。

會議強調,要發揮市場內生穩定機制作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完善有利於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加大對公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培育,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對於2022年開年以來基金管理人的“自購潮”,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基金管理人在當前時點自購,一是因爲股市在近日經歷非理性下跌後,不少股票已經進入合理估值區間,投資價值逐步凸顯,基金公司會基於長期投資的理念購買旗下基金,展現了基金公司對股市的信心,對公司投研能力的信心等;二是基金公司通過自購,可以與持有人利益一致化,對於穩定投資者情緒,增加投資者信心有積極作用;三是在股市大跌中,基金管理人以自己行爲引導市場,並通過長期持有的形式持有基金,展現了專業投資者的擔當。

“作爲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今年股市非理性大跌中,公募基金管理人積極自購,穩定市場,展現了機構投資者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強化了機構投資者的使命和擔當,也用自身長期投資的行爲,鼓勵了各類投資者積極踐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稱。

在公募基金先後發起自購的同時,A股市場已經快速企穩,並連續經歷了近2個交易日的大漲,多家公募機構及人士也表達了對後市的信心。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表示,近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傳遞出積極信號,目前股市恐慌情緒有了相當程度的緩解。結合其他對市場影響因素的理解,我們認爲,市場短期下跌的趨勢即便還沒有改變,距離改變的時間也已經很近了。

江向陽分析,站在當前市場,展望未來發展,將視角放到未來一到兩年,市場提供相對較佳回報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經濟逐漸企穩、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創新活力只會越來越強,新興行業不斷湧現並迎來高增長,傳統行業則會持續再造和更新,中國經濟仍然是孕育大量投資機會的一片沃土,將持續爲股票市場帶來投資機會。

中歐基金也表示,年初以來指數及個股的調整頗爲劇烈,但決定資本市場長期吸引力的根本仍爲企業的中長期的成長性和行業景氣度,近期多個行業在劇烈調整後均出現了有吸引力的配置價值。“黎明前的痛苦並非黑暗本身,而在於日出前的等待,只要抱有堪比黃金的信心,最終將看到新一輪旭日東昇。”

從歷史經驗來看,情緒得到宣泄後,市場資金面結構往往較爲脆弱,從而導致行業表現集中化。中歐基金預計短期市場對防禦性的追求,仍將大於對成長確定性的關注,投資上主要關注財政投資穩增長相關的基建領域,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基建、綠電和數字基建,以及更廣泛受益穩增長的、低估值且高股息率的金融、地產和建築相關領域。

浦銀安盛基金也認爲,國務院金融委會議的系列表態,對於處在暴風驟雨中的港股市場無疑是強心劑,考慮到監管部門的快速響應,市場可以預期後續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臺,有望減弱外資對中國地產、消費和科技行業監管政策的擔憂。

展望後市,浦銀安盛基金認爲反彈不是一蹴而就的。港股市場的基本面和國內經濟高度相關,近期疫情帶來了一定的擾動,但國內穩增長的方向不會改變。隨着投資企穩和消費數據的改善,港股市場的國內上市公司也會迎來盈利業績的拐點。雖然市場動盪仍未平息,但優質公司總能穿破迷霧迎來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