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購買自測抗原檢測產品不需要備案,一旦自測發現陽性以後,要及時向屬地社區報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18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居民購買自測抗原檢測產品不需要備案,一旦自測發現陽性以後,要及時向屬地社區報告,社區要安排專門的車輛將其轉運到具有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機構進一步做確認。整個處理要進行閉環。她還強烈呼籲自測居民一旦發現抗原陽性,一定要履行報告職責。在《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當中明確提出公民有履行傳染病報告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因爲沒有履行這個責任和義務導致傳染病的傳播,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爲什麼必須堅持“動態清零”?國家衛健委從這四個維度回應

針對“‘動態清零’政策今年上半年會不會有所改變”的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18日回應,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的貢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8日下午3時舉行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王賀勝在發佈會上表示,“動態清零”的目標是追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我國的防控實踐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爲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來之不易的成績。事實證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我國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王賀勝說,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着差別。在評價防控成本和效果的時候,應該從科學上看,一般有四個評價維度: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花費了多少成本?減少了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我國的總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非常少的,這說明,我國的防控成本效果比是高的。”

二是成本效率,即控制和撲滅疫情的速度,“我國的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1-2個最長潛伏期內快速處置、快速撲滅疫情,這說明成本效率比是高的。”王賀勝說。

三是成本效用,也即通過動態清零、精準防控,我國保證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衆正常的生產生活,減少因疫情帶來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問題。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衆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是成本效益,即防控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收益,“這方面,關鍵是要算大賬、算動態賬。如果僅按疫情發生地、按疫情發生時的成本來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觀的,應該將全國作爲一個整體,算大的經濟賬、大的社會賬、大的民生賬。”王賀勝說。

王賀勝強調,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儘管“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會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範圍是有限的,應該說,任何防控措施都會有一定的代價,但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比,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

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修訂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鬆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 》(《方案》),受到廣泛關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18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方案》的修訂並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鬆,各地現在仍然還是要慎終如始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國家衛健委:病例沒有傳染性後 居家從14天縮短到7天

在3月18日(星期五)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關於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對輕症病人處置、核酸檢測Ct值等作出重要調整。

關於病例的收治,方案中提出,輕型病例不再收入到定點醫院,輕型病例採取集中隔離管理的措施。對於普通型、重症和危重型,還有具有高風險因素的病例,集中收治到定點醫院。

關於出院標準,在第九版的診療方案當中提出,在Ct值兩次≥35,中間間隔24小時,病例症狀消失,肺炎症狀得到緩解,符合這些標準,即可出院,或者解除集中隔離的管理。

出院以後的管理,從過去的14天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醫學觀察,調整爲7天的居家醫學監測、醫學觀察的措施。

國家衛健委: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超9成

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回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修訂問題時稱,在現在的疫情防控過程當中,有一些地方選擇了專門的集中隔離設施,比如山東、吉林採取了方艙醫院的做法。對於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收治在集中隔離管理設施當中,不等於就放任不管。在九版診療方案裏面也要求,對於收治這些病例的集中隔離管理設施當中,也要配備一定的醫務人員。她強調,基於現在的實踐,95%左右是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另外,病例如果一旦發現有病情變化,有轉重趨勢,也要及時轉診到定點醫院集中進行治療。

國家衛健委:全程接種滿6個月後可選擇同源或序貫加強免疫

3月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根據我國疫情形勢、防控需要和疫苗研發使用進展,從2021年10月份開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啓動了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加強免疫工作,就是說原來全程免疫用的什麼疫苗,加強針還用原來的疫苗,我們叫同源加強。近期又對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策略做了一些補充和完善,增加了序貫加強免疫。所謂的序貫加強免疫,就是加強免疫可以選擇跟原來基礎免疫不同的疫苗,目前批准的是,滅活疫苗基礎上,可以再用腺病毒載體疫苗來加強,也可以用重組蛋白疫苗來加強。下一步,我們還會根據我國疫苗的研發進展,還可能會增加更多的選擇。

根據現行的政策,凡是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人羣,可以在全程接種基礎免疫滿6個月之後進行加強免疫,加強免疫包括同源或者序貫。對於符合條件的人羣,同源或者序貫接種一種就可以了。大家也關心同源和序貫接種有什麼區別,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國內外都開展了一些相關的研究,也都發表了一些報告。這些研究表明,不管是同源加強還是序貫加強,都能夠顯著提升免疫保護效果,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剛纔我也講了,國內加強免疫有6億多劑次了,由於序貫加強免疫開展得晚一點,現在這6億多劑次裏面,主要的還是同源的。但是,從我們統計的不良反應數據來看,這兩種方式不良反應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請大家可以放心地接種。我們希望,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人員,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員,都能夠主動接種,及時接種,爲自身的健康增加保障,也是爲全社會的防疫作出貢獻。

國家衛健委:我國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爲主的防疫局面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18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專家分析研判認爲,全球本輪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會結束。我國仍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病毒株爲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形勢日趨嚴峻複雜。

王賀勝分析稱,我國此次疫情呈現出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主要的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從2021年12月開始,全球新冠肺炎進入了第四波流行高峯。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疫情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二是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特別是BA.2亞分支,較以往病毒株的傳播性和隱匿性都更強,早期發現難度確實更大了,導致疫情發現時往往已經波及了一定的範圍,疫情處置、控制的難度也更大;三是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國春節假期結束,學生春季學期開學,企業工人復工等等,帶來了人員的大規模流動,加之會議培訓、婚喪嫁娶等各類人員聚集性的活動增加,成爲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導致疫情迅速擴散,甚至是跨區域的傳播;四是有的地方認爲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流感化,思想鬆懈麻痹,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各方面準備不足,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了要求。

王賀勝表示,近期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輸入來源引起的,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多以輕症和無症狀爲主,導致輸入來源更加隱匿,傳播方式更加多樣。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條,疫情來源也錯綜複雜,給溯源和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輪疫情的這些特點,要求進一步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性,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機制,切實提高疫情的“早發現”能力。

國家衛健委:有地方認爲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出現了“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8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等受邀介紹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針對目前局部聚集性疫情頻發,王賀勝會上分析,近期周邊國家地區疫情快速上升,壓力差不斷增大。數據顯示,今年1-2月每天輸入感染者數量日均91例,遠高於2021年的32例。再有,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性、隱祕性更強,往往在發現時候已經波及一定範圍,疫情處置難度更大。另外,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國春節假期結束,人員大規模流動。

他還強調,有的地方認爲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是大號流感,出現了思想鬆懈、“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導致準備不足,在常態化防控、應急處置方面放鬆了要求。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