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3月18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及浙江省聯合印發《浙江省關於金融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加強與浙江的溝通協調,優先將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相關改革試點任務賦予浙江,指導支持浙江率先探索實踐。

2020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5月印發《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表示,浙江省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具備開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基礎和優勢,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具有廣闊的優化空間和發展潛力。

此次意見則是從金融的角度,提出31項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措施。意見表示,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爲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着力點,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問題爲主攻方向,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爲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發揮金融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形成以中等收入羣體爲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促進共同富裕的手段之一是再分配問題。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就應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而通過金融手段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就是要發揮金融政策的正向再分配效應。”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表示。

意見還提出,倡導金融向善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金融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的浙江方案,高水平建設美麗浙江,全面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浙江是全國最早獲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省份之一,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實踐,浙江綠色金融改革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在綠色金融體制機制、組織體系、產品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成果和經驗,爲下一步綠色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殷興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一步要發揮好改革的集成效應,推動綠色金融與農村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融合發展。”

結構性金融政策精準支持

去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十次會議,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以及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此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亦召開專門會議,學習會議精神。

市場認爲,促進共同富裕主要依靠財稅改革來推動,但從一行兩會一局的表態來看,金融政策也要發力。央行當時表示,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爲促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爲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着力點。其他部門也有類似表態。總體看,總量政策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即“做大蛋糕”。

此次意見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路徑機制,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結構性金融政策的實施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精準調控功能,在促進共同富裕中起到重要作用,即“分好蛋糕”。此次意見表示,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爲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着力點,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問題爲主攻方向。

意見提出,優化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推進浙江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以服務最大化爲目的,探索在資本佔用、股權結構、法人治理等方面的差異化政策,降低“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加快構建服務共同富裕的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體系。

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督局今年1月24日發佈的《錢塘江金融港灣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披露,浙江省將成立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將省農信聯社改製爲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成爲一傢俱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

業內人士指出,浙江省省聯社改革採取的聯合銀行模式,其優點在於改革成本低難度小,基層農商行或農信社從聯合社的一員轉爲聯合銀行的股東,無需進行額外資本募集,同時能夠較好地保持縣域法人地位和數量穩定,有利於支持“三農”及小微。

意見表示,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家庭作坊、流動商販、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創業人羣等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化對進城務工農民的金融服務,推動低收入羣體增收。

意見還提出,深化小微金融服務。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廣應用“貸款碼”,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細分工作,持續開展首貸戶拓展專項行動,深化小微企業貸款授權、授信、盡職免責“三張清單”,擴大融資覆蓋面,提升融資便利度。

實際上,在支持小微、“三農”領域,央行有特定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定向幫扶,比如支農、支小再貸款。“結構性貨幣政策出臺的初衷並非爲了調節收入再分配,但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具有引導信貸流向、強化激勵相容的效果,有助於引導資金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流動,進而縮小區域城鄉發展差距、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並最終促進共同富裕。”張明表示。

探索金融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的浙江方案

意見還提出,倡導金融向善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金融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的浙江方案,高水平建設美麗浙江,全面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張明表示,近年來,綠色金融與經濟增長的耦合程度不斷上升,且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關係。綠色金融囊括了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金融等工具,能夠從多維度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在鄉村振興、扶貧減貧領域發揮突出作用。

早在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廣東等五省區部分地區,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隨着政策支撐和基礎建設的不斷加碼,浙江綠色金融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2021年末,浙江省綠色貸款餘額1.48萬億元,同比增長46.3%,高於全部貸款增速30.9個百分點。

此次意見提出,打造綠色金融浙江樣板。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探索開展氣候風險評估,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強化碳達峯碳中和金融支持。引導銀行將碳減排效益、碳價等指標納入授信管理流程,研究發展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支持浙江按規定使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動綠色債券增量擴面。

殷興山介紹,去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後,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及時出臺《浙江省碳排放配額抵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碳配額抵質押貸款,有效盤活“碳資產”。今年2月,該行又出臺《浙江省排污權抵質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加快環境權益類信貸產品創新,積極支持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目前,浙江省排污權抵押貸款累計發放630億元。

“下一步,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將堅持創新引領,立足浙江綠色金融發展優勢,緊抓綠色金改契機,充分發揮央行政策工具引導作用,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產品持續創新,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殷興山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