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18日,搭載三名俄羅斯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三名俄宇航員進入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共同運營。三名俄宇航員受到了空間站歐美同事的熱情歡迎。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國家航天公司公佈的信息,搭載“聯盟號”飛船的火箭週五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

飛行三個小時10分鐘後,“聯盟號”與國際空間站在距離哈薩克斯坦東部400公里的太空對接。兩個半小時後,三名俄羅斯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受到了空間站同事的擁抱歡迎。

包括這三名俄宇航員在內,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共有10人:五名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宇航員、四名美國NASA宇航員,還有來自歐洲航天局的一名德國宇航員。

此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三名宇航員阿爾捷米耶夫、馬特維耶夫和科爾薩科夫將在空間站工作六個半月,替換空間站的另外三名宇航員。

3月30日,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和一名美國宇航員將搭乘“聯盟號”返回地球。其中之一的美國宇航員範德·黑(Mark Vande Hei)將打破美國宇航員最長太空飛行紀錄,連續在軌355天。

今年1月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範德·黑稱他很珍惜與俄羅斯宇航員以及前俄羅斯同事的友誼。他認爲,美國人與俄羅斯人在空間站上的合作展示了當雙方瞭解彼此、進行合作時能共同取得成功,而不是尋找分歧點。

但地球上的制裁仍在繼續。

本週早些時候,歐洲航天局宣佈無限期暫停與俄羅斯的火星探索任務。此前,美國就對俄羅斯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實施限制以打擊俄羅斯航天業;作爲反制,俄羅斯停止對美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國際空間站也成爲爭議焦點。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羅戈津警告美國的制裁將破壞兩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甚至導致空間站落入美國或歐洲境內;美國則在探索沒有俄羅斯幫助下保持國際空間站運行的可能性。

此前還有說法稱俄羅斯拒絕將美國宇航員範德·黑從國際空間站帶回地球,相關說法已被否認。

國際空間站於1998年建站,最初爲冷戰後西方陣營與俄羅斯關係緩和的標誌。空間站分爲俄羅斯軌道艙段和和美國軌道艙段兩個部分。美國提供能源和生命保障,俄羅斯則負責提供推力維持空間站在軌。

NASA局長納爾遜週五表示,三名俄羅斯宇航員當天進入國際空間站說明各國宇航員的合作和職業關係是“始終如一的”,還將持續下去。

納爾遜稱,美國與俄羅斯在太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現在不會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