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推進算力網絡建設

讓我國面對數據增量暴漲行有餘力

◎本報記者 李 禾

算力網絡是我國率先提出的一種原創性技術理念,指依託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網絡連接,整合網、雲、數、智、邊、端、鏈等多層次算力資源,結合AI、區塊鏈、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各類新興的數字技術,提供數據感知、傳輸、存儲、運算等一體化服務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隨着“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啓動,算力以及算力網絡建設也成爲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我國將推動5G設施、算力資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統籌佈局,支持更多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資源富裕的西部地區轉移,在加大算力供給的同時,逐步減少碳排放

算力被認爲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的新動能。那算力究竟是什麼?我國算力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東數西算”工程如何助力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數字經濟發展與算力息息相關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說,算力就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已成爲如今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

“通俗地說,算力好比是電,算力網絡就是電網。在萬物智聯時代,算力網絡可以滿足自動駕駛、雲遊戲、人臉識別、VR/AR等新興應用的實時計算需求。”全國政協委員、雲南聯通總經理張雲勇說。

算力網絡是我國率先提出的一種原創性技術理念,指依託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網絡連接,整合網、雲、數、智、邊、端、鏈等多層次算力資源,結合AI、區塊鏈、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各類新興的數字技術,提供數據感知、傳輸、存儲、運算等一體化服務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面向數字化轉型需求,以算力網絡爲代表的下一代網絡逐漸成爲產業各方共同關注的熱點。對於電信企業而言,從現有的通信網絡過渡到全新的算力網絡,實現算力運營、建立算力生態、提供算力服務,不僅需要技術創新,還需要在體制機制層面進行更多探索。“傳統的通信網絡由傳輸網、承載網和業務管理系統組成,未來可能需要引入調度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實現全網算力的均衡配置。”張雲勇說,算力網絡開闢了新的藍海市場,給電信企業帶來了新機遇。

算力需求預計每年增速20%以上

近年來,我國數據增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全社會對算力提升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預計每年將以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學術所長孫凝暉說,算力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產力,同樣需要通過基礎設施化廣泛服務於我國數字社會轉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加速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據《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孫凝暉說,當一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40分以上時,指數每提升1點,對於GDP增長的拉動將提高到1.5倍;當計算力指數達到60分以上時,每點指數對GDP的拉動將進一步提升至2.9倍,算力正成爲我國在新發展格局下衡量經濟狀況的“晴雨表”。

長期以來,我國算力難以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承載算力的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問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顯示,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產業規模已接近2000億元,北上廣深等熱點地區及周邊數據中心規模指數較高。東部地區創新能力強,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對算力的需求量大,但土地資源、能耗和供電指標緊張,在“雙碳”目標下,繼續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不可持續;西部地區可再生資源豐富、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電力充足且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建設數據中心,但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西部地區擁有數據中心的比例不足20%。

孫偉說,“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把東部算力需求轉變爲西部增長力量,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實現能源和算力的全國統籌。簡單地說,就是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更好爲數字化發展賦能。

在建設數據中心道路上先行一步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東數西算”工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

其實,貴州、內蒙古等地已在建設數據中心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近年來,貴州一直致力於發展成爲全球大數據中心,貴安華爲雲數據中心項目是貴安新區重點打造的12個大型數據中心之一,全部建成後將成爲華爲全球最大的雲數據中心。目前,貴安華爲雲數據中心已爲超過800家貴州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並與雲上貴州聯合爲貴州省打造了“一雲一網一平臺”,貴州62家省直屬部門的1438個數據源都已上雲,546項高頻政務和民生服務上線,覆蓋省市縣三級政府所有審批業務,還輻射重慶、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周邊區域,進一步釋放算力,幫助更多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年均氣溫4.3攝氏度,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剛剛超過300公里,地處“首都一小時”經濟圈,阿里、華爲等在此建設了數據中心,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和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爲華北地區的算力、存儲等業務提供服務。

在國家的“雙碳”戰略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提升算力?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今年全國兩會首次提出了“綠色AI”,引導算力算法低碳發展。

李彥宏說,發展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AI”,包括兩個關鍵維度,一是要發展綠色算力,通過使用綠電,利用技術優化流程,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比如百度陽泉中心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數據中心,建立數據中心深度學習模型,實現系統冷源部分AI調優,能效最高單體數據中心年均能源效率(PUE)低至1.08,提前完成國家設定的2023年底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降到1.3以下的目標;二是要發展更綠色的算法,優化策略和參數設置,降低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能耗,從而構建綠色集約的大模型,提升基礎設施能效比。

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湧說,算力調度依賴網絡智能化能力,基礎電信運營商需要加快打造極致時延、高度自治的承載網絡,爲“東數西算”保駕護航。解決算力的供給、輸送、調度,還依賴於一些核心技術的突破,比如網絡智能感知能力、雲網一體化交付能力、算網的智能調度能力等。

“相信隨着‘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國將在算力建設及應用方面取得新成就。”張湧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