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紀雙城 張雪婷】倒退20年,打工幾乎是所有海外中國留學生自然而然的選擇。但今天,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打工賺生活費的人數在銳減,這一現象甚至引起了外媒的注意。生活水平提高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更多人看重專業實習、教師助理等工作,即便是賺錢,也希望能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一些幫助。

中國學生曾在打工一線

20年前,《環球時報》記者初到英國時,幾乎每所大學附近的快餐店、乾洗店、酒吧以及高級購物中心,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在記者身邊,就有不少勤勞、肯喫苦的留學生,甚至因爲理科能力優秀,算賬速度快而準,被不少連鎖快餐店和酒吧的老闆看中,誠意邀請加盟擔任店長。這些留英學生事後回憶起來,常常哭笑不得,他們不得不跟當地人解釋說,自己打工就是爲了賺些生活費,學成之後還是要回中國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赴美留學的李女士,是當時非常罕見的沒打工的中國留學生。“那個年代,周圍所有中國同學都會或多或少去餐廳端端盤子、洗個碗。”因爲語言劣勢,所以很難做前臺或招待式的工作,連超市收銀員都被視作稍微“高級”一些的工作。李女士向記者回憶稱,“當時我沒有打工的原因,一是因爲英語不好,學業負擔非常重,很難再騰出時間去打工;二是那時候中國留學生還比較容易申請助學金,生活上省喫儉用一些,就勉強夠用”。她表示,曾在校內找了一份研究助理做材料整理的工作,賺了一些錢,但這種工作通常都“狼多肉少”。不過,在畢業後準備回國的短短几個月,李女士也曾在一箇中餐館做服務員體驗了一下。

即便是千禧年之後,中國留學生打工比例依然非常高。“周圍幾乎沒有不打工的中國留學生”,2000年代赴日本留學的熊女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自己當時甚至打了好幾份工,一個月大約能賺十幾萬日元,可以解決房租和基本生活費問題。她介紹稱,在國立大學打工的中國留學生比私立大學的更多,因爲國立大學的學費較便宜,有各類獎學金,也從側面反映了報考的學生家庭條件有限。“日語好的就會去做前臺收銀之類的工作,日語不好的甚至要去工廠搬貨。”

考慮更高端的實習

20年前,英國的法定工資每小時不到5英鎊,但如果按照當地法律規定,每週打工20小時,一個月的收入足夠個人生活開支。20年後,英國對於留學生的法定工作時間仍然是每週20小時,但當地基本工資伴隨物價上漲,已經升至每小時10英鎊。然而,這並不能吸引到更多中國留學生尋求打工賺外快。

在倫敦,經營酒吧的當地人霍爾說,20年前自己的酒吧裏有三個中國留學生爲自己勤勞工作。但如今,雖然英國已經解除防疫措施,社交網絡也較當年更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可是始終招不到如當年那般理想的中國學生爲自己看店。霍爾甚至問記者,“中國留學生是不是現在都不來英國了?”然而事實上,中國留英學生人數近些年一直在上升,霍爾得知此情況又困惑地問,“難道這些學生不缺錢了嗎?”

如今,一部分原因確實是中國留學生家庭經濟水平大幅提高。從2010年代到今天,短短十幾年內,需要靠打工維生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少。即便是選擇打工,也有更多人只是爲了體驗生活,並且青睞校內文書工作,或者在與專業相關的組織機構尋找實習機會。

來自香港的劉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到英格蘭讀本科,每年包括學費在內,開支約爲5萬英鎊,全部由父母供給。她沒有選擇去餐廳、超市等地方找打工的途徑,而是申請去當地的社區服務中心做義工,利用自己的語言能力陪孤寡老人聊天。“這樣的義工經歷對於留學生未來的求職也是有益的。”

幾年前自日本留學回國的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是有獨特“打工文化”的國家,本地人從高中開始,就會通過打工來融入社會,體驗生活的辛苦。同時,在日本飲食店打工的薪資相當高,在體驗生活的同時,可以爲自己帶來非常可觀的一筆收入。不過陳先生也表示,升入研究生之後,學業負擔逐漸加重,所以大家也更願意找校內的研究助理等打工機會,雖然也是一些簡單的事務性工作,比如給學生批作業、發材料,但也是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

留美學生姚同學從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國學生打工人數減少的原因。“20年前,那些學生可能需要靠打工提前和社會接觸,用這種方式找到一份工作,最終拿到綠卡。”但是現在,中國留學生回國的比例越來越高,留在當地並沒有壓倒性的吸引力;即便想要繼續在美國找工作、拿到永久居留權,他們也更願意以獲得正式工作的方式,“專業地”得到資格。《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也表示,在疫情期間,留澳的中國學生對遠程教學的接受度較高,因爲他們可能並不追求在澳工作或獲得永久居留權。

留學國關注“打工人”動向

中國留學生勞動力減少,在那些熱門留學國內,引起非常熱烈的討論。澳大利亞Macro Business網站近日一篇文章就表示,中國留學生如今打工的比例甚至僅有印度、尼泊爾、菲律賓等南亞與東南亞學生的1/5。一些澳媒認爲,這說明中國學生向澳大利亞投入了更多的資金,而那些打工更多的學生,又通過打工收入把錢“吸”了回去。

脫歐之後的英國,非常看重外國優秀人才資源的引入。除了恢復留學生在當地大學畢業後獲得兩年實習簽證的政策外,英國政府最近還推出高潛力人才簽證計劃,允許來自世界前100名大學的畢業生,即使還沒在英國找到工作,也能獲得在英國生活的簽證,該簽證預計將在春季推出。所以,目前在英國,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雖然不再考慮打零工掙錢,但更積極地尋找在當地企業實習,甚至長期就業的機會。不過在申請過程中,很多學生也遇到不少挫折——首先是語言水平往往難以達到僱主的工作需求,其次是對當地社會的瞭解太過淺薄,無法爲僱主建言獻策。更多學生在畢業後申請的還是實習生崗位,從基礎做起。

相關文章